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

刘楚林

林芝市第二小学  860000

摘要:高效的预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预习单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调整教学方向。本文主要探究了“非线性”教学理论的概念,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与应用:分解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预习单;运用指导语言,完善预习单;开展非线性教学,提升预习单的应用质量。旨在通过预习单的运用创新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预习单;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预习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在“非线性”教学中,合理的运用预习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关于预习单的运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导致预习单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针对于此,教师应当对预习单的设计和运用进行科学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探究了“非线性”教学理论的概念

“非线性”教学指的是运用“非线性”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教材内容的开放,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超前学习,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依托于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围绕学生的学习问题,对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突破教学。该教学理论是以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导向,对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优化,通过对教学起点的确定,教学中难点的突破用作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学生成员开展高质量的互动交流,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预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预习单的运用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依旧流于表面,其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预习单的设计要求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正确的教学指导,教师通常是规定学生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给学生划定相对应的预习页码,这样的预习要求太过于空洞,再加上无法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能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阅读,以及教材上例题的学习和练习进行预习。但是,这样的预习通常是不具备时效性的,也没有针对性,学生无法在预习过程中获得趣味性,导致预习单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其次,预习单的设计和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割裂性,并没有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对下节课他们主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了解,或者是简单的完成课本上的数学练习,而是应当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相对应的服务。但是,当前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对学生的预习单完成情况进行测评和应用,而是直接提供给学生答案参考,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并未依据学生的预习单完成情况,依旧是沿用自身的教学设计,导致预习和上课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沟壑。除此之外,预习单也并未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的预习质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对于小学生完成的预习单,教师也并没有及时的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导致学生觉得预习单的存在可有可无,忽视了预习单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非线性”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与应用

(一)分解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预习单

预习单的存在本身就能够带领学生开展更有方向感、更具目的性的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指导工具。通过预习单的设计和应用,学生能够一步步走进新知识的学习领域,那么,如何设计出更高质量的预习单,教师应当进行慎重思考。首先,通过预习单的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设计预习单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课堂自有的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重点分解成若干个内容,和具体的教材要素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其能够深度的贯彻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次,开展预习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在设计预习单的时候,教师应当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多方位的培养,通过创设更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现有的学习规律和认知发展趋势,基于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结构,架构起新旧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在制定每一个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当对其进行细化分解,并制定出相对应的预习单,再同不同的题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份更多元化的预习单。

(二)运用指导语言,完善预习单

预习单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完善。针对于此,教师应当在预习单完成之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判断该完成情况和原先设计的效果之间是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之后,教师可以在预习单上设置相对应的指导语言,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预习单的完成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完成预习单上的问题,通过逐级丰富的指导语言,学生能够一步步发现自身在完成预习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预习单的完成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班级上处于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对应的预习成果,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指导语言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教学反馈,只有正确的评价指导,才会真正的促进学生预习结果的改进。通过预习指导语言,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开展更高质量的课前预习。

(三)开展“非线性”教学,提升预习单的应用质量

预习单的设计只是“非线性”教学理念实施的第一步,如何运用设计好的预习单,使得预习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更进一步发挥出预习的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向学生呈现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同时还能够判断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开展小组互动学习,让学生更深度的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将预习单用作课堂教学的主线和依据,以此去开展实践课堂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小组讨论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给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讨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积极的发表自身的意见,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当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当然,教师还应当开展实践性教学课堂,针对于预习单上存在的某一项学习任务进行课堂教学游戏,检验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断地完善预习单上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非线性”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合理的利用预习单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是,数学思维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完成预习任务,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积极的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双向提升,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静. 浅谈预习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

[2]杨红. 浅谈"预习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8):1.

[3]李栋.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J]. 新纪实, 2020, 000(01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