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中学生强迫倾向的心理咨询案例

张媛

湖北省当阳市庙前镇中小学

[摘要]

为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家庭系统思维引入青少年强迫症个体行为治疗中,并采用空椅技术治疗创伤。结果病例获得很好的短期疗效 ,而且带来稳定的长期疗效,个案的生活型态都发生了改变。结论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问题往往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 ,做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咨询时,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有个体思维,还要有系统思维。

一、个案情况

(一)一般资料

本校初二某班男生 ,15岁 ,强迫拔眉 5年余 ,期间 曾在深圳市某医院被诊断为强迫症 ,并进行过强迫症心理和药物的专业治疗,治疗费高达10万多元 ,但收效甚微 。 2019年 3月 22日第3节课间 ,一个身材矮小瘦弱、面色苍白的学生低着头走进了校医室 。校医,我肚子疼 ,询问后 ,初步印象是学生常见的脐周痛 ,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 ,但男生耷拉在眉毛上的长刘海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本人用手捋了捋他的头发 ,显露出了稀疏且残缺 2/3的 眉毛。原来留这么长刘海是为了挡住眉毛 ,我登记了相关信息后 ,约其下午放学再来 。

第 1次 晤谈之信息(症状发展史和治疗史) 该生下午如约来到校医室 ,笑了笑说 :校医 ,本人之前我爸爸带我在深圳和广州看了好多医生 ,之前的心理老师也找过我 ,都没有用。这是一个温顺,看起来内向 ,却还比较善谈的孩子。可能是以前他接触了许多心理专业人士的原 因 ,虽然他认为我没有能力帮助他 ,但不论我问什么 ,接下来他还是告诉了如下信息。

(二)家庭背景

个案是 4口之 家 ,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做家族生意 ,每月或几个月回 1次家 ,母亲是全职太太 ,姐姐住校正在读高三 ,平时只有他和母亲在家,家住在学校附近的新农村。

(三)问题表现

个案四年级以前各方面都很正常,四年级时最疼爱他的曾祖母去世, 他感觉很难受、痛苦、恐惧 ,但就是没能哭出来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大人们都在忙没有人管他,晚上他无意中拔了睫毛很痛 ,但眼泪流出来后感觉舒服多了。之后他心理有解决不了的事 ,如和姐姐吵架 (愤怒)、被爸爸骂(压抑 )、考试或碰到不会做的题时(学习压力)就会拔睫毛 ,但拔睫毛实在是太痛了, 不久他发现拔眉毛也能让自己舒缓 ,还没有那么痛 ,就改为拔眉毛至今。期间父母有带他看过好多医生,还吃了好多药都没有用。只有姑姑在庙里求回的佛珠带在手上才会不拔 ,感觉佛珠有一种力量,想拔眉的时候,他的手就抬不起来。可是,校规是不允许玩佛珠的 ,有一次被检查的老师看到 ,非常生气地将佛珠从他手上摘上来,砸在地上摔烂 了(笑说),他就又会经常拔眉 。

二、辅导方案与辅导过程

来访者的咨询持续3次

第一次咨询:来访者打破防卫机制

Freud主张,人们会潜意识地发展出防卫机制,是为了创造出一个他们能掌控的现实。他们否认或扭曲现实,以便让情况符合那些他们相信自己必须赖以生存的神话。个案一直以来以微笑去掩饰内心真实的想法 ,虽然可以很好地避开了伤痛、害怕、愤怒及压抑 ,使得这种行为得以持续下去,逐渐成为他的一种生活的型态 ,这也是为什么周围人没办法协助个案的原因 。个案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宣泄 ,将使问题严重 。为使其改变 ,必须打破其不成熟的 、脆弱的、固有的防卫机 制。对此 ,本人是这样做的;当个案在某个情境下所出现不合时宜的笑容时 ,会即刻要求其解释笑意。如果可以让本人感受到该情境中的幽默性,就会放过这个问题 ,然后继续其他的部分,否则 ,本人会要求其把刚才所说的话 ,以另外一种恰当的真实的方式再表达一遍, 如果其仍不适应 ,就一直重复 ,直到双方都感觉良好为止 。同时 ,一种比较正确 、合适的情绪反应通常就会开始浮现出来, 通过每次表达感受到其中的差别,我们就可以从那里开始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还一起探讨了他儿时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 ,以及现在该如何发展和培养做事的能力、不被困难打败的能力等,以此帮助他用一种更符合真实状况、更具效果的方式去处理现实问题 ,使其建立起新的、积极的防卫机制。为了不让他掩盖事实和随时打破他的防卫系统 ,本人要求个案的家人积极配合一起运用这种方法来督促个案纠正这种消极防卫机制 。

第二次咨询:调整失衡的家庭互动关系,让个案感觉被重视

对重要性的需求,是人类原始的最重要的需求 ,这和对归属感的需求是联合起来的 ,个案有很强的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我和个案第 1次晤谈后,及时做了反应——电话要求个案的父亲给他买一个和之前被老师砸烂的同样的佛珠回家 ,让他重新带在手上上学 (事先与学校各部门交涉好 ),他的父亲照做了,这也是个案后来主动找本人求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心理学家曾奇峰在其语录中写道 :一切心理障碍都是关系的障碍 ,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是大人在表达仇恨。 孩子在某些能力上的欠缺都是被父母扼杀 的结果 。个案曾祖母去世后 ,他感觉自己在家里不被重视(其实姐姐说妈妈是偏 爱弟弟的,只是没有做的像爸爸偏爱她那样明显):妻子平常不上班,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实现了儿子不长大。与家人晤谈后 ,本人作出了调整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氛围的建议 :请其父亲尽可能每周回家1次,和儿子一起爬爬山、看看球 、游游泳 ,甚至还可以和儿子一起喝着啤酒谈家庭 、 谈性等生命话题 ,把儿子当大人看 。其次 ,请其父亲明白地告诉儿子 ,父亲以前之所以

重女轻男,是因为姐姐在家的时间短 ,长大后要出嫁 ,男孩长大了要留在家里 ,顶天立地养家糊口,要承担很多的责任等,以取得过去对儿子实行粗养、严管的理解的认同,让儿子感受到其父爱和父亲对儿子的期待 ,最后,请其父亲少管家事,尽量由妻子做主。嘱其母亲放手让儿子长大 ,学会自主自理生活和学习,儿子能做的事决不代做。 关于姐姐本人没有做过多的要求 ,只是把弟弟对她的感受告诉了她 ,从她的泪水中即可知道她会做得很好 。

第三次咨询:运用“空椅技术”治疗创伤

针对个案曾祖母和外公的去世给其带来的创伤,本人要求其父母每年清明节,带个案分别去拜祭曾祖母和外公,并让其有单独与曾祖母和外公交谈的时间 (教会他们运用空椅技术),以宣泄积压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哀思及恐惧情绪 ,这样才能用温暖治愈其内心的创伤 。 本人还电话要求个案父亲在办理其外公丧事期间,每晚父母必须有一个抽空回家照顾儿子 ,并利用这个机会回顾外公的一生,也可以探讨有关死亡的话题 ,最后,请家长让孩子给外公送葬,使个案能重演当初的创伤经历,以治愈内心的创伤,重获情绪掌控能力 。

三:讨论及感悟

2年多来 ,本人与个案接触的次数并不多 ,然而成效是显著的。反思中我深深地感到个案所提出的问题很少是真正的问题,那些个案觉得是问题的,其实通常只是令人困扰的症状。也正是因为我没有把拔眉毛的行为当成问题 ,而是察觉并努力发掘个案恰当笑容背后的眼泪、愤怒、压抑,也没有把个案的问题单纯作为他个人的问题来处理 ,而是系统地考虑个案家庭问题 ,通过与个案及其家人的探讨互动,促使他们也察觉到了自己的问题 ,十分庆幸的是个案家庭的焦点也是关键人物父亲不仅全部按我的建议去做了,父母为了儿子都做了改变 ,家庭互动关系变得相对平衡 ,个案也建立起了积极的防卫系统 ,才使得他整个生活型态发生了改变。 通过对个案笑容背后的原因追踪及处理 ,应证了美国圣地牙得哥州立大学心理教师 Jim P.Camevale博 士的提 醒 :注意笑容背后的眼泪,一个不合适宜的笑容,大多是用来取代其他的反应——通常被取代的反应不是愤怒就是眼泪 。他们是在用笑容或微笑为隐藏一些事——不只是想要瞒着你 ,也是要骗过他们自己。无论那些他们觉得有必要遮掩的事是什么,可能都是重要到值得好好去检视或加以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