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邵祥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实验初级中学  233700

摘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全面把握古诗词的内涵,从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品诵学习不到位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品诵学习不到位的问题。尽管目前格外强调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但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希望通过机械式背诵方法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力度,然而这种方法并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学生的背诵过程也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情感及内涵的把握。由于初中语文古诗词品诵学习趋于形式化,导致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1.2学生缺乏主体性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感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含义之后,应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感情基调、中心思想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内涵的把握。然而在部分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并未注重感悟环节的开展,没有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感悟的时间,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如此也便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的提升。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1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象情感

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内涵与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感悟这些内容,让学生充分欣赏古诗词中描述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传递出来的情感。例如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为例,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着诗仙称号的李白,李白为了送别友人孟浩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也描绘出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场景。这首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十分贴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古诗时可以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自己和好朋友分别时的场景是怎样的,自己和好朋友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通过回忆自己和朋友分别时的场景,瞬间将情绪代入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之中,仿佛自己的思想与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们也更加容易理解诗人所传递出的情感。接着,语文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这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及情感的进一步理解。如古诗中的“孤帆”意象表现出孤单寂寞的含义,古诗中的“长江”意象表现出无边无际的感觉,古诗中的“碧空尽”与传统意象不同,它属于动态意象,当诗人看着自己的好朋友乘船离开之后,由于过度伤感而在眼前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好友的不舍之情,也侧面体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情谊。又如在《长相思》这首古诗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在朗诵诗词的过程中分析诗人的用字、用词之巧妙,同时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进而理解诗人传递的情感。

2.2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古诗词属于文言文的一种,初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容易遇到多种问题,如果语文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也非常重要,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可以为学生详细地讲解这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这首古诗词的作者辛弃疾出生在官宦家庭,辛弃疾积极主张抗金,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依旧想要收复中原地区,他的这一想法并没有受到众人的支持,而是多次被打击和排斥,甚至无法在朝廷做官。公元1187年宋高宗赵构离世后,给具有抗金思想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希望,陈亮便是其中一员,他联系好友辛弃疾一同在鹅湖商量事宜,这次会面也被称作为“鹅湖之会”,二人对于抗金收复中原充满了信心。但最终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宋并未成功抗金,辛弃疾空有一身军事才华却无处施展。面对这样的局面,辛弃疾并不甘心,于是辛弃疾怀揣着满腔热血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抒发自己内心积压的情绪。在与学生们分享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后,对于学生们理解这首古诗词的内容也有了很大帮助,学生们可以尝试着站在诗人的角度去重新朗诵这首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而更好地感悟诗人想要传递的情感。

2.3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诗眼

我国古代诗人在创作古诗词时非常喜欢打造“诗眼”,通过“炼字”的方式来表达古诗词的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古诗词的“诗眼”,对于古诗词的“诗眼”进行反复推敲,充分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如以《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的教学为例,这首古诗主要描写春季钱塘湖的美景,诗人使用“争”“啄等字,其中“争”字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的欢快,仿佛在迎接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啄”字将“燕子”衔泥筑窝的场面还原了出来,这些关键词都在表现诗人对于春季美景的喜爱之情。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古诗词“诗眼”的习惯,让学生在品诵古诗词时能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使学生把握古诗词的核心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品诵学习不到位、学生主体性缺乏等问题,语文教师若是一直沿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那么将难以改善古诗词教学低效化的现状。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采用品诵、欣赏、感悟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象情感,为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创作背后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诗眼,进而对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及情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瑞颖,孙永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杜甫古诗词作品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

[2].陈新霞.把握“三度”,精准教学———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9):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