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视域下中学德育管理新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7
/ 2

人本化视域下中学德育管理新策略研究

吴利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西校区),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工作的驱动下,中学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需求,促进德育意识和水平的切实提升,从而与现代素质教育工作的理念相适应。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从人本化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创新化的德育管理工作,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准,推动其全面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现阶段中学德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当前教育环境下创新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中学德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人本化;德育管理;中学;创新策略

引言:

传统中学班级管理存在着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等问题,教师往往片面地制定德育管理规则,学生则只需要严格地遵循。而在新时期下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旧的规则制订方法已不适合当前的中学德育管理工作,教师进行德育管理策略的革新,以人本管理理念对中学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已逐步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设计,推动人本化纳入德育管理过程中,从而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从人本化角度看中学德育管理的现状

所谓人本,即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或管理的语境中通常指代学生。从当前的教学情况看,多数学生在中学学习期间都需要接受德育管理,管理方式通常是由学校和老师制定相应的规则,而学生不参与制定过程,也无法发表意见,更谈不上实行人本化教育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产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自制力等问题,即使进行了道德知识的学习,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也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其道德综合素养。同时,学生往往不能够理解道德思想水准的提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积极性不强,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

二、人本化视域下中学德育管理的新策略

(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联合制定德育管理规则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认知都有了初步发展,其独立思维也基本成型,因此中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若要实现人本化理念在德育管理中的有效融入,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同样参与到德育管理规则的制定中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并使他们乐于遵守联合制定的德育管理规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准,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难以理解课程知识等原因,可能会在上课时聊天、睡觉等,给班级公共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文化课程学习不仅关系到他们的成就,同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每个人对班集体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制定班级课堂管理的新方案,充分地尊重和吸收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们在后续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遵守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实现生活化的德育管理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对德育学习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德育行为习惯的主观愿望实际上不是很强,部分同学尽管学到了德育知识,但认为德育方面的内容与文化成绩的关系并不大,也逐渐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就会导致德育管理工作并不能实现其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新型德育管理时,既要将人本化理念融入其中,还要将生活化德育理念渗透其中,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把学到的德育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2]

比如在管理情绪、与人为善的德育教育中,有些学生由于个性的关系,在吸收德育教育知识后的一段时间内,能够支配自己的言行,与其他学生友好地交流和相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些不良习惯就会重新表现出来。部分学生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不经意间就会中伤到别人。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面谈的方式,寻找出他们在沟通时的某些缺点,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说明,指出他们在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使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体会与周围同学相处模式的改善,从而有助于他们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愿望,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也能使他们体会到德育知识带给他们的改变,感受德育学习的独特魅力。

(三)实施情境化德育管理,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新型的德育管理时,应该结合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为他们创造出适当的课堂情境,通过情景还原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德育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吸收,以此来减少学生对于德育管理的抵触,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德育管理学习,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

另外,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情境化德育管理,优化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还要强调人本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规划。比如在进行情绪管控方面的德育教育时,老师可在正式上课前,借助互联网资源给学生查找一些存在肢体冲突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对事件脉络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当事人情绪失控的主要因素,感受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事件的场景进行复原,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化解矛盾和冲突,并引申出德育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一个旁观的角度来分析事情发展的原委,也可以深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从而能够体现生本教育视野中开展新型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要价值。

(四)在人本化德育管理中健全相应的评价制度

在青春期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之一,就是渴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人本化德育管理教育的时候,要健全相关的评价机制,使学生都能获得客观积极的评价反馈,借此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通过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赞美,使每个人都能长期保持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例如,在进行德育管理课程后,老师可以针对这个时期学生的成绩和日常行为的变化情况,给他们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于一定阶段内德育知识学习效果较好,并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道德习惯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表扬,然后请该同学在台上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心得,并讲出自己对德育管理的感想,以供其他同学参考和借鉴。

而对于其他达不到期望目标的学生,教师可先和他们进行分别交谈,了解他们在德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针对性地为他们剖析学情。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表达建议的时候,要首先肯定学生在这个时期内行为习惯发生的积极转变,在考虑学生情绪的前提下为他们提出较为完善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更加严于律己,从而实现人本化的德育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德育管理中,立足于人本管理理念,并进行教育策略的革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应当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高效的沟通,并通过多种措施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德育思想的相互交流,实现扬长补短,进而能够增强德育管理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快地汲取德育知识,并转变日常生活行为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借助于新型的德育管理体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到显著的提升,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蔚.人本化视角下中学德育管理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5):251-253.

[2]聂振宇,王云恒,苗迎秋等. 人本化视角下中学德育管理新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论坛论文集,2021:501-504.

[3]孙海青.中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