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

阿卜杜力艾孜孜·巴拉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第五中学  848100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能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是好教育。新课程改革将德育作为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这意味着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德育。然而,现实情况是,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造成中学生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肩负着为学生奠定信仰基础的重大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格,实施德育,为他们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该学龄段的学生需要面对未来人生发展的方向。高中班主任是整个学校基本管理单元中最主要的管理者,在班级范围内与学生相处、沟通的时间最长,对班上每个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班风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高中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展开和有效落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必要的思想品德基础。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德育内容陈旧,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高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内容比较陈旧,已经阻碍了高中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德育工作效果不佳。一方面,部分高中班主任只是按照传统的德育内容进行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开展德育工作,德育内容理论性强、过于枯燥,缺乏及时有效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高中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快速、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不再单纯地从教师处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是对教师的语言会有所辨识、有所选择地吸收,不会像过去那般简单地唯师、唯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德育工作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带去真正的启发、教育和引导,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理解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因素。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等。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一些高中班主任虽然在实践中创新了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技巧,却忽视了“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致使德育效果甚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德育工作,关注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的变化与发展,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疏解不良情绪,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周一例行班会上,班主任可以以吐露心声式的“交流式班会”代替僵硬固化的“说教式班会”,将更多的表达时间留给学生,激起学生们倾诉的欲望,构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将目光从学生的学习上转移到生活与心理健康状况上,关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变化,把握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需求,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学习及生活问题。首先,班主任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寻找其心理压力来源,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其次,班主任要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角度向学生讲述自己多年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等,鼓励学生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敢于与压力抗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自信心。

(二)引导自主教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组建高效的学习合作小组,这里的“学习合作小组”是依据我校的新课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德贯穿”而提炼出来的一颗学生成长“珍珠”,其构想是把教室变成学习的空间,把教师变成导师,把有效的教学方法变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将创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引领教师,教师重新规划教材,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合作小组的具体操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一,小组构建结对寻伴。以9名学生为一组,将他们分成三个级别(班主任不应指定学生属于哪个级别),学生们可以结对学习。虽然班级座位并非一成不变,但班主任要控制座位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初期可小幅微调圈定近旁新成员,后期可“翻煎饼式”大调,以保证成员的活跃度及小组学习的高效性。其二,小组分工定期轮换。经过几次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检验,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培养分工意识,在小组中依情势变换角色,让更多的学生练习自己的弱势项目。这将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学习做他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并提高他们的技能。其三,小组交流协同作战。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促进理解,建立联系,并进行心理沟通,达成默契。其四,小组评价相互包容。成员不仅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还需帮助其他成员完成自我蜕变。

(三)组织课外活动,培养优秀道德素养

德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或学校,还应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班主任可以根据这一思路开展课外德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借此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开展课外德育活动之前,班主任要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然后再结合这些爱好设计活动方案。另外,在设计方案时,班主任还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元素,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得到自主合作能力、自我反省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高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在社区或公园允许的地方搭建传统文化宣传展区,如诸子百家文化展区、汉文化展区、古代礼仪文化展区、汉服文化展区、传统手工艺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等。学生要在不同的展区中向前来参观的人进行相关文化的讲解和介绍,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逐渐掌握与陌生人沟通的正确方法,提高自主交流的能力,还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展现出良好的言行举止。

(四)构建家校联动德育管理体系

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班主任所要肩负的重任,更是学生家长需要承担的责任。高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认同,要在日常的管理中实行德育,以德促教,单凭教师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因此,高中班主任在采用以德促教的班级管理方式时,也要把学生的父母纳入其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家校联动圈,让学生在学校、家里都能得到思想行为的矫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巩固和扩大道德的成效。

结束语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考验着班主任的耐心、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依靠班级管理来完成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更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考验着班主任的爱心、匠心和胸怀。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尽力平衡好德育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班主任还要增强德育能力,优化德育渗透渠道,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用德育渗透保护学生的成长,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灿烂的德育之花向着阳光绽放。

参考文献

[1]阳坚俊.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J].知识文库,2016(18).

[2]刘园丽.依托班级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班主任德育渗透策略与途径探析[J].公关世界,2022(20).

[3]赵旭光.新媒体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