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郭慧梅

运城市大运小学,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在进行,其中,音乐教学就是其中一种途径。音乐教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需要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在音乐教材中,时刻渗透着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逐步深化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歌曲中学会和领悟。

关键词:德育渗透;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引言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已成为广大音乐教师关心的问题。从音乐课程自身的特征来看,其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渗透;还有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中,如果只是单纯地以“传道”为目的,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渗透,那么,音乐教育的功能将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1从备课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很多老师在备课时,对课本的理解不够,有些老师还误以为,音乐课程不就是唱歌嘛,只要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唱歌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对音乐课程的片面理解。针对这一现状,老师们可以在课前对所教授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理解,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要点。例如,在音乐教材的选编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多么幸福》、《劳动最光荣》、《咱们从小懂礼貌》,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幼年时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从而使道德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实施。此外,诸如《可爱的家》、《保护小羊》等,都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使同学们懂得珍惜周围的一切,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音乐教科书里,也有很多和爱国主义有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了解教材所学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所反映的历史因素,在教学时,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

2以学生为主体,加深德育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交互,而教师则要承担创设情景、指导学习的责任。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用多种学习方式,让自己既是德育的受益者,又是德育的自给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然后自己去分析资料,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依据,学生们可以通过向老师、长辈或者是借助互联网,来做好上课之前的预习工作。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他们就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学习和交流。其次,要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将某首歌的歌词打在大屏幕上,或者打印出来发到学生的手上,并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层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从而与歌曲产生共鸣。最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演唱,提高课堂的交互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弹奏《忆江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听歌曲版本,对这首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接着,他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感情去吟诵这首诗,去感受这首歌中所蕴含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充分体会到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此深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拥有更高的道德素养,欣赏家乡的美,从而更加热爱家乡。[2]

3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相对较多,不仅包括了歌曲的教学,还包括了基础的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作品的鉴赏和综合训练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对这些内容有足够的区分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不同的课堂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道德教育。在小学音乐教科书中,所选用的歌曲内容较为宽泛,风格较为多样,属于小学生喜欢的,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教学生怎么唱,我只是介绍了这首国歌的历史背景和它的选择过程,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情绪就会格外的饱满,并且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的视唱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其音乐技巧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其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要带上恰当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会音乐创作的技巧,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目标都能得到较好的实现。[3]

4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教育,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在讲解某些歌曲的时候,如果有些内容用空洞的语言来表达,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内容直接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强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在音乐教材上,老师在教《春天的小河》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演奏,而是要让学生多听几遍,熟悉曲调,并在上课之前,通过网上收集春天的照片和视频,听溪流的声音等途径,结合教学内容,把音乐和视频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强对美的感知。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看似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实际在实践中,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歌曲与德智体美的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这样也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4]

5在教学中捕捉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有一些学生的合唱环节,此时是全班共同演唱同一首歌曲,每个学生的贡献程度,甚至是一个错音,都会对歌曲的整体感觉产生影响,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歌曲的演唱中去。教师能通过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教育,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与音乐课本上的作品相结合,为学生们编造出一些集体舞,并组织一部分学生去排练,这样不仅可以充实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们在舞蹈排练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音乐教学能促进德育渗透的顺利开展,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将德育渗透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5]

6定期组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一位同学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而每一种性格都能在校外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学校可以在校内组织一个小合唱团,按照每个学生的音色,将他们分配到最合适的位置,相互合作,从而唱出和谐的歌曲。又或者是组成一个鼓乐队,让学生们成为乐队中的鼓手,通过明确的分工,来敲打出不同的鼓点,从而达到演奏的目的。这样,学生会就有了强烈的参与感,他们就像是一个团队中的一员,并对团队的凝聚力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们产生了一种集体荣誉感,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既要实现教学目标,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断推动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课堂上,音乐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以歌曲的特征为基础,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情境,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使德育教育得到充分的渗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1(10):131-132.

[2]王天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67.

[3]汪子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197-198.

[4]范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98.

[5]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