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咬手腕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1
/ 2

自闭症儿童咬手腕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郑敏

重庆市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

摘  要:为了解决自闭症儿童咬手腕的问题行为,探讨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制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运用替代强化、厌恶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咬手腕的行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研究证明此类方法对改善由感知觉失调引发的问题行为是有效的。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咬手腕行为;干预;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它是由Kanner(1943年)首先提出并命名的,按照最新的DSM V(美国精神病学诊断与分类手册)的诊断标准,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核心症状是沟通障碍、社会交往、行为问题三大类[1]。自闭症是世界上患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外已有大量研究关注自闭症儿章的问题行为,但国内只有少量这方面的研究。

在自闭症中,自我伤害、敌意、刻板行为、情绪行为、破坏行为是最常见的问题行为[2]。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对其自身的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但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使他们自闭倾向日渐严重,而且还会妨碍正常的班级教学秩序。

特殊教育专家凯伯认为知觉与动作息息相关,只有感知觉稳定发展,人体才能建立对自我身体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控制与认知、语言的学习[3]。人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这几种感官知觉的发展与动作的发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感官知觉影响动作发展,同样的动作能力也反过来影响感官知觉的发展。自闭症儿童日常生活中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有: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动作不协调、行为孤僻、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等问题。

二、名词解释

(一)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采用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促进神经和肌肉的功能,达到提高肌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方法[4]

(二)替代

替代就是选择与问题行为的功能相同的某一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解决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是找好“替代品”,在使用替代行为时,当儿童完成指令,应及时奖励,强化好的行为,使这个好的替代行为在以后能越来越多的发生。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内容、意义

通过运用替代、运动疗法、厌恶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咬手腕的问题行为,帮助其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满足自闭症儿童自我发展的需要,并通过研究,丰富了在应对自闭症儿童咬手腕的问题行为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二)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年级的张某某为研究对象,对其问题行为进行个案干预研究。

张某某,男,独生子,用《葛式自闭症量表》评估得出的分数是88,属于中轻度自闭症。2005年3月出生,粗大动作能力较好,精细动作眼手协调能力差。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唱数数字1-10,可以听懂简单的生活语汇,但情绪行为问题严重,喜欢咬手碗、吐口水、蹦跳等,通过这些行为获得身体前庭觉、本体觉、触觉、嗅觉的刺激。

(三)研究工具

1、葛氏自闭症量表

2、全人疗育评估表

3、行为动机评量表

(四)研究方法

1、 访谈法

  通过访谈个案的老师及家长,全面的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

2、 观察法

记录个案的问题行为,对问题行为进行描述性记录。对问题行为的前提事件和问题行为的后果事件进行分析。

3、 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采取A-B1-B2-B1-B2设计进行实验。基线期和治疗期测试指标:测试记录个案每天咬手腕的次数,出现这类行为便记录一次。在基线期(A),期2周(10天)的观察记录。在第一个干预期(B1)2周,运用替代性和厌恶疗法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在第一个干预期(B2)2周,一方面坚持运用替代、厌恶疗法,另一方面,加入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干预。在第二个干预期(B1)2周,撤消运动疗法的干预,仅对其进行替代和厌恶疗法的干预。在第二个干预期(B2)2周,使用替代和厌恶疗法的方法时,再次加入了运动疗法对其进行干预。最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咬手腕咬手腕次数的变化,从而找到适合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

四、干预过程

(一)确定目标行为

目标行为即咬手腕行为:个案为了获得本体刺激连续一次或多次咬手腕

(二)行为功能性评估

研究者持续观察了两个星期共计10天,采取了行为前后事件记录(下面举一例,2015.10.9),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出现咬手腕行为有两个方面:获得刺激、逃避事件。其中获得身体的自我刺激占绝大部分。

通过项目类别及整理,行为功能主要分为获得、逃避两个方面,其中获得共计21次,逃避共计3次。

1、具体项目项次如下:

口腔刺激:12次触觉刺激5次被制止:2次吸引注意:3次着急:1次被要求:1次

2、项目类别及整理

获得方面,总共21次:口腔刺激,感受积木串珠类玩具接触口腔内的感觉,12次;触觉刺激,感受唇部贴到物体表面的感觉,5次;吸引注意,希望老师了解他的企图,3次。

逃避方面,总共3次:被制止,老师阻止他把笔放入口中,2次;被要求,老师要求他在老师的动作协助下把玩具收起来,1次。

(三)干预方案

本研究根据个案出现问题行为的表现,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由研究者对其进行语言与动作基本能力的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如表二所示)。

1、运动疗法:增强前庭觉增强本体觉

2、替代:用触觉球来代替嘴巴咬,满足其触觉、本体觉刺激

3、厌恶疗法:在学生手上涂抹芥末

干预结果

结果表明,经过干预,个案的咬手腕的问题行为有明显的改善,基线期与处理期相比,均有显著的进步。具体图:

由图可见,处理期的水平明显低于基线期的水平,通过干预,个案的问题行为得到了减少,干预措施对个案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五、研究结论

(一)运用替代、运动疗法、厌恶疗法三种方法对个案咬手腕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其咬手腕行为有所改善

由以上研究数据可看出,个案咬手腕的次数明显呈下降趋势,因此,这三种方法对个案问题行为的处理是有效的。也表明了通过恰当的干预,自闭症儿童咬手腕的问题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二)知觉-动作的提升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通过前后两个干预期的比较,融入了运动疗法后的干预阶段,个案的问题行为次数明显减少,这说明运动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咬手腕行为干预可起到积极作用,有干预效果。

(三)问题行为干预要注意到个案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的干预成效,是因为在制定干预方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的同时,不单是着眼于个案所表现的的问题行为本身,也注意到个案所处的生态环境对他的影响,所以对他所处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调整,因此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不可忽视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建霞.自闭儿早期干预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9).

[2] 朱友涵,孙桂民.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 (9).

[3] 金容.动作障碍儿童训练新指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

[4] 张晓宏.朱晶晶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训练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