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画图”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试析在小学低段如何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孩子轻松解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12
/ 2

让“画图”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试析在小学低段如何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孩子轻松解题

斯旦红

浙江省诸暨市行知小学 311899  

 摘要:数学知识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利用图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题意,理清算理,并能将已知条件关系、未知求解导向等问题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摸索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画图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意识能力;金钥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一直是部分孩子的短板,由于年龄关系,小学生对于图形表象有着更为强烈的认知感觉。因此,画图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用一种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帮助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理解题目中所隐藏的数量关系,强化思维,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几何直观“解决数学问题,使画图策略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呢?

一、感受图画魅力,树立“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

     爱看图,爱画画,几乎是所有低年级孩子的共同爱好,有画的地方孩子们就有话题。教材的编排也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这一特性,一二年级大量的解决问题都是以图示的形式呈现。还有那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主题图都吸引着孩子们去欣赏,去解答,这为我们运用画图策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爱屋及乌,让孩子们爱上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走好的第一步。

1.借助图形直观理解题意。

    纯文字的问题语言表述往往比较严简、抽象,充满着数学味儿,需反复阅读才能理解题意。所以,对这一类问题,孩子们很容易产生距离感或畏难情绪,这就需要借助图形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让孩子可以直观快速地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如:图书室门口有10个小朋友在排队领书,从左边数起小红排第4个,从右边数起小红排第几?对于这样的问题,画图就是最好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问题就解决了。

( ⊙⊙⊙◎⊙⊙⊙⊙⊙⊙)

→ 第4个   ?←

再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我们常会碰到这类题:在一个三角形花坛,每边放5盆盆景,三个角都放,一共可放多少盆盆景?初次碰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常常会用3×5去解答。这时如果能先请孩子们画一画,他们就会马上发现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MG_256

2.借助图形明朗数量关系。 

低中段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复杂些的倍数关系很难理清。这时,线段图的出示就可巧妙地化解其中的尴尬,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形象化。比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求这个数”时,有这样一题:爸爸今年35岁,是小明的3倍还多5岁。小明有几岁?有的孩子会列出:35×3+5,那就闹出了小明有100多岁的笑话。

    爸爸的年龄35岁  I----I----I----I--I 

小明的年龄?岁   I----I 

如果先画一画这样的线段图,帮助孩子先把倍数关系转化成份数关系,那孩子解题就容易多了。根据图示,可以把小明的年纪看作一份,那爸爸就有这样的3份多5岁,在线段图的帮助下,学生很快能直观地感受到要先去掉多出的5岁,求出小明年龄的3份,再求其中一份就可以了。

3、借助图形有效辨析相近概念。

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概念含义很相近,孩子们容易混淆不清,图示的呈现可帮助孩子把两者的异同区分得一清二楚。如二下年级学习的除法含义,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述除法的两种含义,孩子们一定会听得云里雾里,模糊不清。这时如果配以简洁形象的示意图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12÷3=4离开具体情境,它可以表示两种含义。既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IMG_257

IMG_258IMG_259IMG_260

IMG_261IMG_262IMG_263

也可以表示把12里面有4个3:

IMG_264IMG_265IMG_266IMG_267IMG_268

二、学习画图方法,奠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基石。 

1.培养识图能力 

(1)读懂图的含义。

精美的图画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也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寻找图中隐含的已知条件与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前,学生首先需经历一个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一开始,孩子们往往不分主次,把图中的所有信息都罗列一遍,有的甚至发挥想象,把各种信息串联成一个故事。面对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鼓励,然后再引导:数学课,我们应该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图,用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图意。以帮助孩子懂得合理取舍图中信息。

(2)提高图的出示频率。

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有意识地借助图示来开展教学,提高各种图的出镜率,让它们深入童心。当实物图、线段图等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孩子们自然就懂得了怎样读取信息,怎样确定问题。慢慢地学生就了解了,当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短线表示小的数,长线表示大的数;两相比较,多出部分就是相差数;也知道了实线表示存在,虚线表示去掉等等。

(3)加强图的编题练习。

IMG_269

“看图编题”要求孩子把图形表征转化为文字表征,这是读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是对孩子识图能力的一个考验。如一年级教材有不少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情境图,列式前先让孩子说一说相关的信息和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编应用题的过程。

根据“图里有什么”的提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关注左边和右边胡萝卜的个数,之后完整表达数学问题:左边有9个萝卜,右边有3个萝卜,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2.讲解画图技巧。

可以设立专门的课时,或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画图技巧。常见的数学图有:示意图、线段图、树状图和几何图等。

(1)示意图:指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简单的符号画出直观易懂的图。比如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第1棵树到第8棵树之间一共有几米?自己动手画一画,就会发现总长有7个3米,列式为:3×7=21(米)。

   IMG_270

(2)树状图:在教学“搭配”这一内容时,我们会常常使用“树状图”,令

“搭配”形象直观。如:有两种不同的荤菜,三种不同的蔬菜,按照一荤一素的要求搭配,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连线画图,6种方法一目了然。

   IMG_271

(3)集合图: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例如:我们二(2)班有12人参加兴趣小组。其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10人,参加乐器兴趣小组的有7个,那么同时参加两个兴趣小组的有几人?画一画集合图,答案瞬间一清二楚。

IMG_272

(4)线段图: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它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三(2)班有200人,比三(1)班少1/5,三(1)有多少人?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画图分析:先找到单位“1”,即三(2)的人数,用线段表示出来,再根据“少1/5”画出三(1)班的线段长,从而求出三(1)班有几人?

IMG_273

    三、培养成画图习惯,切实提高“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画图是方法也是过程。学会用这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达成这个目标呢?我们通常分三步进行:

    1、分阶段培养画图习惯。

(1)涂鸦阶段,启蒙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画图是孩子的天性,这个阶段孩子们总喜欢涂涂画画,在解决数学问题上也是这样,我们称之为“涂鸦阶段”。我们的孩子朦朦胧胧想把问题借助图形画出来,却又不知如何画怎样画。如在解决排队问题时(从左数我排在第2个,从右数我排在第7个,我们这一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有学生把排队的每个小朋友都画得笑容可掬,非常可爱。虽然很费时,但孩子们乐此不疲。这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只要孩子们有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分享他们在尝试中带来的成就感。

   IMG_274

(2)规范作图阶段,尝试用画图法解决问题。

自由涂鸦的时间不宜过长,当发现你的学生在碰到解决问题有画图意识的时候,就马上找一个可以作画的载体进入第二阶段:规范画图。要告知学生我们画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跟美术课画图不一样,所以图画要尽可能简洁明了,能反映数量关系即可。如下图:

IMG_275

(3)想象作图阶段,用心中图解决问题。

凭借心中图画解决问题,可谓无图胜有图,这也是画图解题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在规范作图的长期训练后才能达到的效果。这要求孩子看到信息后,马上能在心中转化成图形表征,左边2个加右边7个一共9个,“我”重复数了两次,所以要减去一次,列成算式应该是:2+7-1=8(人)。

2、有选择实施画图策略。

在二年级的表内除法学习中,我们也惊喜地看到,画图法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下面这一道综合练习,4个小题提供的各个问题情境都比较相似,容易混淆,但孩子们选择画图方法后,这些问题很快就轻松解决了。

          IMG_276

    这是其中两个孩子的解题作品,他们以直观的方式解读题意,非常准确,看得出孩子对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是非常到位的。

IMG_277IMG_278

     画图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把好钥匙。但是画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它需要跟其它策略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画图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一直去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德)亚瑟﹒恩格尔:《解决问题的策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马云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M]湖南教育,2004年。 

    3.林崇德主编,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