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

胡廷文

德州天衢新区杨庄小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伦理知识,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学习的态度,热爱生活的情趣,积极进取的精神,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保障教育成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胜任力,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育才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教师胜任力的现状研究与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实践研究

引言:社会对于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关注越来越多,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其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对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胜任力是当代心理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包括知识技能与认知策略以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机等特性,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胜任能力的提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教师工作专业化发展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也承担着学校与班级管理的任务。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由于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年龄特征的差异,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来看,提高教师教学胜任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下,不仅影响了家长对于学校的直接评价,还影响着他们是否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业的发展。因此学校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重视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将教学质量提高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根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抓住最佳的发展机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教师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发展者、促进者和引导者。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越来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有些教材和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教育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认真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立校之本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无论是福乐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还是叶澜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职业胜任力越强,就越有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教育的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的胜任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探索创新,向老一辈的教育家学习,向优秀的同行学习,虚心向学生学习,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的胜任力。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理念,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二、我国教师胜任力现状研究

(一)研究方面

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教师胜任力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关注学生基本素养、知识储备等胜任力方面表现良好,而在个性发展、人际沟通等方面有待提升。我国教师胜任力研究发展较为迅速,但数量仍然较少,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层次也较为浅显,胜任力模型尚未达到普遍认可的阶段,适应性还不强。从目前教师胜利模型的研究现状看,既有从个性品质维度展开研究,也有从认知能力和个性品质的综合特点来探讨,但较多是在参考国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实验,对于研究方法的使用有待商榷,有些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应我国教育现状,应当加强对我国本土教师胜任力模型基础理论的研究。

(二)专业知识方面

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扎实,但存在着少部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技能有待提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由于学校的办学硬件设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延伸到教育领域,教学中有许多先进的教学设施,但一些教师不能熟练地操作应用,这就导致了其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其二,对于新课程标准领悟不足,由于教师平时教育任务较重,学习机会不是很多,同时一些学校在为教师解读教育相关政策方面存在缺位现象,导致教师对于教育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个性特征方面

在个性特征方面,针对教师的教育自信心、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善于表现、有责任心、独立性、进取心等方面进行研究,多数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也会存在着一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消极应付,缺乏主动应对的热情和能力。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分数论,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只重视教书的工作,不重视育人的工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教师在遇到问题时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胜任力方面不足。

三、提高教师胜任力策略研究

(一)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胜任力,必须构建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教师胜任能力方面的短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虽然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丰富,但存在着知识面窄,教学技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构建教师培训体系,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规划设计,重视培训内容的创新,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要设置教学方式、教育理论、创新科研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学校团队一体化教育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学习与交流,促进全体教师执教能力整体有效提升。

(二)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加强学校管理是提升教师职业胜任力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规范教学,对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与引领,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师的进修培训、民主参与、班级管理、教学创新等。通过培训、进修、访学等多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增强教师知识专业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内容呈现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激发教师自身内在潜能,创设宽松教育环境氛围,不断加强学术研讨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育人能力。

(三)积极反思总结提升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途径,反思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学与学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反思同样重要,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环节以及效果等相关问题,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优势和不足进行反思,以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胜任力,不仅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对症下药,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反思问题并解决问题,为教育教学工作扫除障碍,推动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基本能力,对于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利用周围一切优质资源提升自身能力,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促进者与引领者,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汤舒俊.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

[2].胡娜.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