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考

付小娟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    7235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步入系统化学校学习的开始,是接受知识和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小学教育既是知识的积累,又是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培养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科目之一,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口语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表述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是小学语文应该致力于的教学方向,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我浅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口语表达;表述能力;策略分析

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则是说话,恰如其分的表达,具有亲和力和富有磁性的表达。是一个人日常交流的基本能力,更是衡量一个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实际的语文口语表达教学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与培养,还存在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表达,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基于此,我就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轻互动、重灌输,就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安静地坐在坐位上接受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极其不利的。其次,部分学生上课怕开口、怕发言。语言表达是需要学生开口说,需要学生配合才能完成的一个教学环节。可是,很多学生却并不愿意与教师互动,致使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我认为,小学生对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观点表达之所以缺乏兴趣,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

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程的学习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先让学生凭空想象民族小学是什么,再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民族小学。这种抽象的想象,对于不了解“民族”这一词汇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难以理解民族小学的,更不要说让小学生通过谈感受或者体会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提出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导入环节中的口语表达培养

在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导入过程中的教育活动安排引领学

生参与口语表达训练,促使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导入环节参与中养成良好的口语

表达习惯、达成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导入环节中的口语表达活动

可以以模式化的形式加以开展,促使学生在每天的训练与实践中达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切实提升和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将凭借课堂导入环节的活动参与建立

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不断磨练。

例如,在学习《一封信》这篇文章的之前,教师借助(你写过信吗?能否讲述你写的信中是什么内容?)问题在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回复中参与口语表达。经过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引导,学生建立了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积极凭借语文课堂上的参与进行问题回答。学生小红讲述了自己的写信经历:小红是给自己远在老家的的奶奶写信,表达了自己对奶奶的想念、表达了自己对于暑假的向往:小明也表示因为自己并不会写很多字,于是就使用汉字加拼音的形式给自己远在外地的爸爸写过信,并在信中询问爸爸的现状?表示出自己对于爸爸的想念和喜爱。大家积极发言,尝试结合自己的写信经验在课堂上参与口语表达。可见,趣味导入环节中的口语表达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主动性。

2.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书本是我们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也不例外,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书本内容,并适当地将口语交际训练穿插其中。例如:在学习《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 和《我不能失信》这些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三篇课文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读课文,并让学生在通读后发表自己对这些课文的见解。这种讨论、发表看法等教学活动形式的开展,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由表达的乐趣。

3.创设良好情境,带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

很多学生不会交流,害怕交流,对于这一类学生,他们是越不会互动便越不想开口,逐渐的就对口语表达产生厌倦心理。针对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这种抵触心理,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先拋开乏味枯燥的课本知识,以亲切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们介绍一些符合他们能力水平并具有趣味性的课外知识;或者可以通过制造一些带有神秘感的口语表达情景,给学生惊喜,尽最大的可能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要阅读课文的欲望,进而增加课堂互动,拉近师生距离,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

例如,在学习《风筝》时,老师可以一身悠闲打扮,并带着真实风筝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下,老师问学生:“春天, 你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什么呀?”孩子们通过课前预习肯定会给足教师面子并回答说:“最喜欢在户外放风筝!”;紧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说的不够具体,这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些放风筝的画面呢?”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孩子们在空阔地方放风筝的画面等。我想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一定会很开心,一定会有话可说。最后给学生们留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学生的热情一定高涨,纷纷说出自己所接触过的风筝。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4.积极进行思维点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示图画并指导学生们用心观察和思考图片内涵的过程,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的关键过程。在口语交流中出示图画时,教师首先要从图画的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并系统性地观看图画,使学生对图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若是多幅图画,就要让学生将这几幅图画一口气看下来,这样才会具有连贯性,才能对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老师要根据图画的内涵分别提问一些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带动学生思考的问题,继而再抛砖引玉,让学生对图画的各个部分和细节进行深入的观察。最后,再在中心话题的基础上结合图画内容,引导学生把从图画中观察到的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已有的知识融合起来,展开适度的想象,想象画面中出现的事物,想象画面中的人物情感以及他们想要说的话语。

5.通过角色表演,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

部分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有多个人物角色或者事物,并且其中大多都是声情并茂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进行口语交流。学生们为了使自己的角色能够更生动的表演出来,他们会主动深入到内容之中,揣摩其中的语调和神情动作,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争吵》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分出两个角色,让学生演绎“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并指导学生要着重读出主人公我的不同层次的心理变化。这样学生表演、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既能够使课堂形成一个多向互动的交际场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还能使学生在体验交际的过程中品尝快乐与成功。

总之,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中方法和策略的合理运用,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给学生和课堂带来的积极影响,以达到促进口语教学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