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下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下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崔永艳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白山市 134300

摘要:“互联网+”大会计时代的到来为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各高校也应采取转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完善信息化会计课程设置、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设校外实习的基地、组建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并结合互联网技术等措施来培养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人才。通过分析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困难、教学方法单一以及考核方式存在缺陷等问题及原因,分别给予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考核等有效的对策,旨在为高校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引言

会计信息化课程在高校大数据会计专业课程中属于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行更具实操意义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化课程后并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实际业务的处理,这并不利于大数据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浪潮,进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探索出有效的课程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批能够善于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能够洞悉并有效利用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培养企业高效运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策略引入到课堂上,首先能够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大体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学生也能够借助信息化工具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在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会计理论是十分抽象和复杂的,而信息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并且了解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内容,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对会计行业的了解程度。最后,由于高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可能要更早地进入到社会环境当中,参与社会生产工作,因此,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良好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而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渗透使会计工作与计算机实现了高度融合,企业内的生产活动与科学技术也有了紧密结合,在高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推动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二.“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下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1.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思路、形成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下,要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思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尽快形成互联网思维。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云班课、慕课、微课、金课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意听课、愿意听课,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同时,广大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让教师去接触、了解、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也要将行业、企业专家学者“请进来”,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互联网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重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随着“互联网+”大会计时代的到来,现今的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经逐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现今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也对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需要高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编排的合理性,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培养具备现代信息化技能的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也在发生着变革,已经从以往的会计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发展,这也在提醒我们高校需要设置合理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竞赛重视内容的变革上出发引导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凸显管理会计的优势与地位。其次,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在注重财务核算领域的同时也应该去强化管理会计和供应链环节的构建,就会计信息化课程中的供应链环节而言,仅通过教师课堂讲解的形式并不能使学生对整个供、产、销业务流程有足够清晰、全面、直观的认知,可以通过去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地参观拜访或者提前录制好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线的操作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观看等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切身的感受企业供应链环节上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不同核算环节的业务工作是怎样运作的,这样也能够真实的理解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是怎样形成一个联动的闭环关系,而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讲义、教材或软件操作上的一个个业务处理模块。

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黑板+粉笔”的模式,多媒体或者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单向传递信息。比如把教材上的内容搬到PPT上,教师再适当加入一些图片等元素,看似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充实和有趣,实则教学方法没有变化,学生仍然只能被动接收教师提供的信息。为应对信息化带来的种种变化,教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比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发布模拟企业某项财务工作流程的学习任务,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财务部”,组内成员是“财务部”里的“同事”。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系统中开展工作,解决财务问题,响应企业对于会计业务的需求。最终教师根据学生的成果展开评价,说明其提供的决策依据是否存在问题,并指导学生下一阶段的有效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设置上顺应了国家和社会对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同时该课程也是现代化财务理论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并且由于目前企业对高校会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日益提高,再加上学生自身对其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该门课程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这门课程可以充当高年级会计专业学生与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之间的桥梁,此课程需要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加强“互联网+”大会计时代下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秀玲.高校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学园,2013(24):187-188.

[2]刘祥瑞.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财会学习,2017(10):221+224.

[3]陈妮娜.会计信息化对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