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杨涵

四川师范大学 610000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成为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阅读课教学案例,从语篇分析、目标制定、活动设计三个角度剖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以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核心素养 阅读课堂

一、引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英语课标》)第一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课标》的基础之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切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理念,对英语学习活动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学界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研究从2018年左右开始进行,王蔷,胡亚琳(2017)建构了英语学科九种关键能力模型。张秋会等人(2017)结合阅读篇章,从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阐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和价值,提到了基于语境去设计问题与规划活动等问题。李涛涛等人(2021)分析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当前实施的现状、困境,给出了落实途径。但总体说来,有关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不够,对实践中的问题认识不足,解决的方式方法更是欠缺。

本文结合初中英语九年级第二单元的主要语篇,从课堂实践的角度探索如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实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点与价值

根据《高中英语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主题意义领导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使学生在当前知识水平基础上,通过发现、解决问题,建构新的知识,发展自身语言技能和学习能力,锻炼自身思维品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点

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是指学习内容、目标、所培养的能力和素养应是整体的、全面的。

学习活动的关联性是指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围绕主题语境,具有一致性,这样教学设计才有连贯性;活动也要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的意义、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学生从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要能迁移到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学有所用,真正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2.2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价值

新课标倡导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而不再提及“任务型教学”曾引起轰动。活动观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是一种相对宏观的学习途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具有英语学科特色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活动观使得课堂教学从碎片化变得情景化、整合化、结构化,从以学科知识为目标的教学迈向以育人为本的教学。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实践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第二单元Full Moon, Full Feelings和A Christmas Carol 为例,阐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文本分析是教师把握教学核心内容的前提,语篇主题为教学活动提供语言应用范围。第二单元的话题是节日和习俗,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文本,分别讲述了中秋节、圣诞节背后的故事。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国家关于团聚的节日,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实现学以致用,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目标。

(二)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需要体现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活动观的三个层次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文本和学情,设置如下目标:1.获取两个节日的基本信息,如时间、习俗等;2.梳理文中故事发生的线索,借助思维导图呈现思维过程;3.讨论、分析节日背后蕴藏的情感,并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讲述;4.评价节日的价值,讨论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

(三)活动设计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教师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和Jingle Bells片段,并提问:Have you got ant idea of what it is about?当学生回答是中秋节和圣诞节后之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两个节日的了解,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接着,教师展示嫦娥和Scrooge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这是跟两个节日有关的主人公,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大概内容。教师呈现文本的标题和第一段内容,提问:What’s the customs on two holidays? Wha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请学生在黑板上通过板书进行简要总结,教师随后补充。

听歌曲、看图片能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已有知识。两个问题指向本堂课的主题,为学生感悟主题意义埋下伏笔。同时完成第一个目标。

(2)获取与梳理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阅读两个语篇的内容,概况文章大意。随后完成黑板上设置的事件排序题,以此来梳理叙事结构。请学生回忆自己是依靠什么线索排出顺序,学生会强化对叙事结构的记忆。第二次阅读,学生回答对关键信息设置的细节提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通过关键词、排序等活动,梳理文章内容与结构。

(3)概括与整合

请学生对比两个文本叙事方式的异同,用who、when、how、why为线索阐述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大段信息细化,梳理出逻辑关系,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为之后用自己的话讲述节日故事做铺垫,邀请学生上黑板分享自己的成果。

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梳理,感受语篇承载的价值取向,提升信息整合与概括能力,完成第二个目标。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1)描述与阐释

试着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节日故事。

(2)分析与判断

小组讨论,通过对比两个文本,你怎样看待作者通过叙述懊悔、遗憾的事情衬托出中心思想情感的表达?主人公是怎么醒悟的?

(3)内化与运用

教师提问:What is the real spirit of two festivals?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festivals? 学生通过深刻理解节日背后的意义以及传递的民族情感。

在理解文章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感受。促进学生理解文化习俗的内涵,完成目标三。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1)推理与论证

教师补充圣诞节的节日起源,请学生思考不同起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思考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的文化内涵。

(2)批判与评价

小组讨论:为什么团圆是中外文化共有的主题?有哪些中外节日的主题是相同的?哪些节日是某种文化的独特产物?节日起源背后蕴藏着何种文化差异?你如何看待这种文化差异?

阅读课是培养思维品质的核心阵地,通过思考这几个问题能使学生真正实现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想象与创造

假设你要向外国人介绍一个中国节日,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讲解,同学之间交换答案,获得更全面的观点。课后进行资料查询,下堂课进行个人展示。

这堂课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尊重多元文化差异,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讲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中华文化。

四、结语

英语学习活动能切实破解英语教与学弊病,是一种能有效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主张和途径。教师应深入挖掘语篇,平衡活动主次,关注活动重点,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语言、思维的提升和学科育人价值,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教师需要避免将活动过程习题化和程式化,避免“假热闹”,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文化意识、锻炼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高洪德.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 41(4): 1-6.

葛炳芳,印佳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 40(6): 102-108.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涛涛,田建荣. 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5): 96-102.

王蔷,胡亚琳. 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 教育学报, 2017, 13(2): 61-70.

章策文.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特点与价值[J]. 教学与管理, 2019, (19): 47-50.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