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关于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

江素贞

平和县大溪中心幼儿园

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现代教育教学体系的开端,也是农村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学习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保证农村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发展能力等得到促进的关键。全文以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农村幼儿发展实际以及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探索了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农村幼儿;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探索世界、认知世界、了解社会的时期,而幼儿教育则是一个人启蒙教育、初级教育的阶段。中国传统民间谚语提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概念,总结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幼儿时期形成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行为方式等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的性格品质。因此,农村幼儿学前教育过程中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助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高水平发展,还能为农村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赋能,保证农村幼儿具备良好的行为方式、道德品质、个性特征。

一、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使得各项社会资源逐步朝着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各项资源较为紧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提出之后,均衡城乡各项社会资源,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当然,农村幼儿教育作为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部分和民生工程,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幼儿是一个人启蒙发展期,个性特征、行为意识、道德品质等均处于懵懂状态,但是这些个性特征、行为意识、道德品质等又会影响幼儿往后生活和学习的行为习惯,进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化发展。故而,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推动农村幼儿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当然,也正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也会涌入城市,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兴起的“进城潮”“打工潮”使得农村中不少幼儿成为留守儿童。而这部分留守儿童则长期由祖父母管教,隔代教育极易出现“偏爱”情况,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个性发展等遭受影响,进而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阻碍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因此,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还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行为素养[2]

总的来说,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也是匹配素质教育深度推进要求的,更能保证农村幼儿在城乡教育分化的情况之下具备良好的思想特征、认知特征、行为能力,为他们往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匹配幼儿身心规律和认知发展而开展的行为能力培养,能够推动幼儿核心素养培养,保证幼儿具备在幼儿教育阶段接受良好的心理引导和行为引导。

二、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实施策略

(一)掌握幼儿特征,科学开展培养

对于大部分农村幼儿来说,他们都是在智力发育、思维发育和认知发育的初步阶段,习惯意识、行为意识、行为能力都尚未定型,对于行为习惯这一概念基本处于“盲区”。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心理学等相关概念来看,幼儿的认知世界是借助他们的感性认识构建。故而,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首先需要农村幼儿教师立足于农村幼儿的生活实际、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农村环境,摸清并掌握农村幼儿的心理认知特征、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特征等,并基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科学合理开展农村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即开展精准化、匹配化的幼儿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3]

比如,受到农业生产环境、农村卫生意识滞后等影响,大部分农村幼儿的家长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意识,农村幼儿也就不具备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不仅是良好行为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关系到农村幼儿的饮食安全、饮水安全、卫生安全等。所以,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缺乏卫生行为意识的情况,从“饭前便后要洗手”作为切入开展幼儿卫生行为习惯培养。一旦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就可以逐步开展“餐具整理”“学习用具整理”等教育活动,让幼儿逐步完成良好行为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构建。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独立能力

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往往是他们较为信任和信赖的对象。尤其是现阶段我国依然有较多农村地区存在留守儿童的情况之下,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升至成为幼儿的“父母”,幼儿几乎是将教师当作了唯一的“希望”。因此,大部分农村幼儿在生活中一旦出现问题和疑惑,就会直接寻找教师帮助。时间一长,幼儿的自主思考能力、独立行为能力就会淡化,幼儿无法构建独立行为意识,也就无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为关键的是,我国传统教育有“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对一个人具备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行为的最佳解释。故而,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加强幼儿实践教学活动,经常性和长期性组织幼儿开展动手实践、行动实践的活动,让幼儿在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等独立行为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独立行为意识。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向幼儿传达一些规章制度和规则要求,让幼儿在独立行为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完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比如,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搭积木”的手工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自主搭建、自主游戏、自主动手的过程养成独立意识。同时,幼儿教师向幼儿传达搭积木的材料分类、搭建原则等,引导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和整理收拾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束语:

农村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基于一个良好行为习惯而形成,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将会对他们未来的道德素养、学习品质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务必认识到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所在,结合农村环境和农村幼儿实际开展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农村幼儿健康成长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探讨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8):25-26.

[2]覃小兰.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3.

[3]何萍.浅谈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73.

注:本论文系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培养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T12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