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

李丽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博远学校    邮编:130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小学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了更高的关注和重视。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教师在对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同样需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加以有效融入,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语文;道德法治;学科融合;教学

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聚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科目,传统教学中,重点基本集中在工具性方面,对人文性重视度不高。小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意识形态成长、成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正处于成型的核心期。在此阶段,教师紧紧抓住机会,全面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助推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以及德育与法治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有效融合的意义

1.1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融合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并为小学语文、道德、法治等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特点,将它们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过去,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因此,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的老师应该将语言、道德与法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实现课堂目标,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IT的广泛使用,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开始追求财富和自我实现,这与人才培养的初衷相悖。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时期,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毅力和决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道德和法律,语文老师应该在日常的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3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业表现,更应该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思维模式,培养他们自主、勇敢、坚韧的个性。通过将语言教育、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的融合现状分析

2.1教学理念更新不足

新课改在我国的推行,为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的更新升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实现了多元化教学和育人目标。但是,结合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却会发现,有些小学虽然教学手段在升级,但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意识并未跟随技术的升级而更新,语文课堂的整体氛围存在枯燥、乏味的情况,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此时硬性叠加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必然会导致小学生对两项内容的学习均形成抗拒意识,影响学习成效。

2.2未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推进,一方面可以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思维,另一方面对小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能使小学生在低年龄段构建正确的思想观念及思维模式。但是,结合现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对此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认知也存在不足,导致课堂实地教学中,不会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为小学生提供指导。个别小学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及道德素质不高,受自身条件限制,缺乏为小学生提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自信和能力。此外,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因自身专业知识匮乏,在面对学生关于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求助时,无法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最终限制了语文教学中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培养的效果和质量,育人成效自然也无法达到预期。

3小学语文课堂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3.1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法律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若想保证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入效果,教师可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认知。对于学生群体,以其思维认知能力以学情为主,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在学科知识的思考分析中,让学生对相应的法律知识做出认识和了解,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使学生认识了解有关的法律知识,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入。

3.2口语交际讨论,加深法治认知

口语交际属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关键构成部分,组织开展口语交际互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从实物表象认识逐渐深入到内层,并在心理上产生深刻的思想认知。教师可选择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带领学生共同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身观点,激发其强烈的交流兴趣。同时,教师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加以有效结合,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结合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对自身观点看法进行准确表达,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探讨发生犯罪的具体原因,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步转移到规则认知方面,了解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加深对法律法规的深刻认知,培养优秀的道德法治意识观念。

3.3创设实践活动,指导道德观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应用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将其与道德与法制教育整合到一起,以此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也能够让学生在更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深入体会道德与法治观念对生活的影响,以此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观念思想的重要意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具备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应用语文知识的平台,设计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将活动主题巧妙地与道德法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利用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成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的持续引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科融合,真正建立以发扬优秀思想道德观念为主题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语文教学活动,活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教师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做好准备,搜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与诚实守信相关的资料或小故事,真人真事最佳。随后,教师要求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梳理项目学习报告。在班会中设计故事分享环节,教师要求每一组选出代表,完成项目报告的汇报演讲。演讲结束后,教师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分析并总结该组演讲内容,分别说说个人的看法以及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意识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诚实守信优秀品德的重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全面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首先要分析和整合教材内容,以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创造渗透式教学契机。其次,积极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环节相结合,以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融合空间,促使教学重点体现在小学生的笔下,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效果。此外,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教师也可充分结合语文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导小学生锻炼个人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善于倾听他人表达、包容他人想法的良好道德品质,最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育人途径。

参考文献

[1]韩莉.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究[J].求知导刊,2019(1):45.

[2]宋建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想品德教育[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