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量感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量感的培养策略

王加佳

温州市苍南县桥墩小学教育集团 325805   

摘要: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量感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任务。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探讨了量感的培养策略。文章首先介绍了量感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紧接着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最后本文总结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量感;培养策略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普遍被视为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量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及其关系的敏感性和理解程度,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在大单元结构化的背景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二、量感的概念与重要性

量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及其关系的敏感性和理解程度。它包括了学生对数字、比较大小、度量等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量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性。

第一,培养量感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培养量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意义和属性,并掌握数量关系。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感知和比较物体数量来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而学习到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通过感知和度量物体的长度、面积、重量等,学生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培养量感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量感培养要求学生思考和分析数量及其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时,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数量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

三、当前的问题与挑战

(1)教材编写与教学设计不足,这导致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数量观念。一些教材内容过于抽象,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数学概念。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讲授和机械记忆方式占主导地位,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3)评价方式偏重于记忆和计算能力,忽视了学生对数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当前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准确计算和背诵公式,忽略了学生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教育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的量感和数学思维能力,而是过分强调了计算和记忆的机械性。

四、培养策略

4.1教学设计策略

在教学中,设定情境和问题,引入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购物、旅行等场景,让学生计算价格、时间等数量关系,加深他们的理解。

设置有效的活动和任务,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例如,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或者开展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合作与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想交流,通过互动探讨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分享思路和解法,促进彼此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4.2教学方法策略

合理运用教师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对关键概念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并提供实例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实物或图形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创设情境和实际应用,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例如,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使用数学教育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3评价方式策略

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态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对数量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项目展示、课堂参与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自主学习和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学习心得、总结思考,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采用量化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鼓励他们思考不同的解决路径和策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策略有效性评估

在实施培养策略后,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等多种方式。

第一,实地观察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评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互动情况来评估策略的有效性。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程度和解题的方法是否得当。通过实地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指导和改进培养策略。

第二,学生问卷调查是了解学生对策略效果的反馈和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问卷,询问学生他们对不同培养策略的看法和体验。例如,了解学生对于情境设置和活动设计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于实际应用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和体验。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学生的直接反馈,了解他们对培养策略的认可程度和改进意见,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成绩分析是一个客观评估教学效果的指标。通过比较实施培养策略前后学生的成绩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上的得分情况,以及学生成绩的整体趋势和变化。如果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可以初步判断所采取的培养策略是有效的。然而,成绩分析并不能全面评价教学效果,还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等方式的有效结合,可以对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只有不断优化培养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所以策略有效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推动教学的不断进步。

六、结论与展望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量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量感水平,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教育中量感培养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还可以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8):144-146.

[2].胡梦娇.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06):82-84.

[3].李红梅.善于思考 乐于思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