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高效积累素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高考前如何高效积累素材

韩晓华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临近高考,各大公众号、网站的素材纷至沓来。老师给学生印的素材也五花八门,都想押住题。事实上,多而无序的素材反而让学生成为了负担,而且只是简单的素材投发却不指导学生使用更不适合现在高考对学生思维和思辨能力的考查。所以,如何指导选择和使用素材成了备考后期助力学生作文提升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在不断摸索前进,现把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素材的选择

1.选材方向:最近三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课标一卷的作文呈现出共性的特点就是:围绕时代主题、紧跟时代热点。又有“立德树人”为国家选材的新课改背景。高考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以上主题中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都应该成为积累的重点。

2.选材、组材形式:分主题出,模式可以为主题解读——经典名言、人物事例——精彩语段——优秀范文。

二、素材的使用

  1. 绘制表格,串起素材。想要让学生能迅速的调动储备,就跟能迅速的找到东西是一个道理。需要对素材有很有条理的储备。可以绘制如下表格:

主题

人物1

人物2

人物3

家国情怀

奋斗精神

品德修养

理想信念

科技文化

核心价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理想信念

爱国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法治意识

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品德修养

奋斗精神

责任担当

健康情感

劳动精神

附:《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下积累三至五个的素材,这样就能基本涵盖高考作文题的各种可能。同时,在整理这些素材时,要思考如何“一材多用”。

2.占有材料,理性分析。

  ①主题解读: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等角度展开。

例如:家国情怀的内涵解读——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什么)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怎么做)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为什么)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会怎样)

②人物素材可以从“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角度积累。

现在没有必要再去花大量时间去积累材料,而是应该将重心放在对积累的素材梳理整合。真实、准确是写作时使用素材的要义,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记住素材、理解素材。而素材内容往往又很长,死记硬背不可取,不记又容易犯“关公战秦琼”的错误。

可以用“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影响”的公式,将比较长的素材整合成一句话,然后去记住这句话就会很容易。比如,“1920年军阀混战,陈望道在乡下翻译出第一版中文《共产党宣言》,为工农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020年3月疫情笼罩武汉,援鄂医生刘凯推着87岁的病人看日落,温馨的画面感动无数人。”

③可以主题建立关联,来展开二元、三元甚至是多元的思辨分析。先界定概念然后阐释逻辑关系。

例如对以下文字素材可以做如下整理:“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意思是说,君子凭着自己的才能做好事,小人仗着自己的才能做坏事。凭着才能做好事,善行就没有做不到的;仗着才能做坏事,恶行也没有做不到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德与才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为补充。但是,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道德品质不好、道德作风败坏的人,是很难具有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真才实学的;同样,一个没有真本领,又不肯努力学习的人,也不可能是道德素质优良、思想境界高尚的人。”

界定概念内涵:“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

阐释二者关系:德与才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为补充。但是,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④素材浓缩为100字的段落结构为:处境——主题——做法——结果。

如下:“甬温事故”阴影笼罩,中国制造保守诟病,高铁产业濒临绝境(处境)。中国高铁(主体)凤凰涅槃,关注核心技术,提升安全性严格检测列车和提智力水平,提供个性服务(做法),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让全世界都仰视中国速度。(结果)

   总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材必须鲜活,必须让学生参与进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各抒

己见,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