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李发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空港第六幼儿园610200

摘要: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而设置的,大部分幼儿具有某种程度的认知能力。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学习语言时,教师的指导思想和环境对幼儿学习语言的影响也很大。在实施“语场”的过程中,由于对幼儿语言表现的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幼儿的语言水平的提高;此外,一些幼儿园的幼儿课堂上开展的游戏化的兴趣不够,从而降低了幼儿的学习热情。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关键词: 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教育;现实困境;对策

引言

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源头,也是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依靠文化,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先贤们的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上学前儿童教育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但可以让学前儿童教育的资源变得更加丰富,还可以为构建儿童的文化身份、增强其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学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

1.1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学龄前儿童有着活跃的参与感,他们不仅要直面自身的特色,而且要进行面向现代的教育与内容设计。其次,当前的有关幼儿教育更多地偏向于一种比较固定的口头式的传道式灌输,这种方式会使幼儿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下降。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是滞后,就是脱离了他们的认识水平,使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下降。

1.2缺乏引导式教学

当前,大多数年轻教师处在一个大的考试氛围中,没有注意到,孩子才是中心,老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们的学习变得比较消极,就算幼儿们有了这方面的兴趣,也会因为他们僵硬的教育方法而被扼杀掉。所以,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创新教育观念,在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实施引导式教学,老师们必须要对学前教育有兴趣,对儿童有兴趣,有耐心去指导和挖掘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确保儿童上学安全的前提下,多开展一些课程内容和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式教学方式。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2.1情景化教学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品德修养,所以,在开展语言活动之前,老师们可以充分地运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境,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创设中,特别是当我们建立一个语言区的时候,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投放语言区活动材料在区角或者走廊,把这些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能够很好地进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去。这样既可以促进语言教学的进行,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达到很好的渗透作用。比如,在进行语言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绘本、录像、音乐、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区播放一段儿童喜欢的《弟子规》,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参与欲望。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让孩子们有了用言语来表现自己的能力,并接受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2.2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1.对传统节庆进行深度挖掘,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将传统的节庆文化融入幼儿的早期教育,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节庆进行一些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外部的表达方式更有兴趣,所以要想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参与,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文化环境。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对其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表征形式进行重新诠释,用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其感兴趣的教育活动。比如,在展开中秋主题活动的时候,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各种经验,比如:通过做月饼等活动,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文化经验。同时,利用与中秋有关的画本和故事等载体,来让孩子们的文化知识得到更多的充实。

2.融合传统民间游戏,增进儿童行为体验。首先,应从民俗活动的适宜性出发,以其教育目的与活动的关联性为出发点,对民俗活动进行挖掘与编排,使民俗活动得以发展与延续。其次,要注意民俗游戏的主观性,幼儿是游戏经验的主要对象,幼儿园老师在进行民俗游戏时,不能把自己一步一步的判定结论,硬生生地推给幼儿。

2.3与生活相结合,贯穿于生活的教育

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由和轻松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的活泼和富有生命的活力。“返璞归真”的教学方法已日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透过一连串的游戏,幼儿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并可以充实他们的社交经历,为教育活动注入新的生机。由于文化的外在价值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活动中,也要意识到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要“全方位的浸润,不留痕迹地浸润”,让孩子们进行生活化的实习,给孩子们带来对应的社会体验,使孩子们通过实习和亲身经历,感受到优良的传统文化,提高语言教育的有效性,推动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浸润。比如,在中秋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团团圆圆做月饼”的主题活动,创造出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环境氛围,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制作月饼的食材,还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个烤箱,同时还可以邀请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一些亲子活动,一起庆祝中秋佳节。在活动期间,可以一起朗诵《静夜思》的古诗词,说说《嫦娥奔月》的《吴刚伐桂》的故事,为孩子们准备合适的图画书,介绍中秋风俗。让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让孩子们认识到有赏月、吃月饼、吃甜薯、舞龙等节日,这些节日有家庭团圆的意思,也有对人生的憧憬,从而推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结语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们必须认识到“融入”的重要性,在语言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具体特点,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的方式,进行“融入”,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融入”效果,使教学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罗屹.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3(05):10-12.

[2]余敏.传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3(01):117-119.

[3]马丽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研究[J].成才,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