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斗争精神破解和超越大学生“内卷”与“躺平”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3

  以新时代斗争精神破解和超越大学生“内卷”与“躺平”问题

许珂馨

四川大学  四川成都  610065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临复杂矛盾和多重压力,并表现出“内卷”和“躺平”两种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别的社会生存状况,本质上是青年大学生在结构性矛盾下的斗争心理投射、斗争空间诉求、斗争手段表现。新时代斗争精神从大学生能力、勇气、手段三维向度,通过引领方向、直面对象、增强本领三重措施,认识、破解、超越“内卷”与“躺平”背后的精神困境与实践难题。

关键词:斗争精神;大学生培育;躺平与内卷

大学生是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青春力量,斗争精神是大学生回应问题、化解矛盾的时代精神。“内卷”和“躺平”相继成为“年度十大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间风靡流行。二者看似相互独立,实则互为因果,共同反映青年学子自我发展和社会实践中面对的现实问题,体现当前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识和现实诉求,是大学生在矛盾斗争中思维观念和实践方法的投射。新时代斗争精神的核心在于找到问题、回应挑战、直面矛盾,是引领大学生破解和超越“内卷”和“躺平”、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坚盾与长矛。

一、解读大学生“内卷”与“躺平”现象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现实的意识。“内卷”一词最早描述农业生产过密导致的内耗发展和滞涨态势,后衍生为无法稳定形态、不能继续发展、内部竞争消耗的文化形态。“躺平”一词源于网络流行语“躺平任嘲”,逐渐演变为一种“低欲望、低需求、低消费、少社会关联”的生活主张。“概念不是‘仅仅意识中的东西’,而是对象性的本质,是‘自在的’东西。”“内卷”和“躺平”本质是大学生在现实的矛盾斗争中围绕斗争心理失衡、斗争空间受限、斗争手段异化进行的亚文化建构。

1.“内卷”与“躺平”是大学生在“加速社会”中的斗争心理投射

“内卷”与“躺平”是社会斗争在主观意识层面的不同反映,根据不同个体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有主动和被动、积极和消极等区别,投射出大学生面对矛盾产生的不同斗争心理。“内卷”一词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反映“人们依靠趋向极限的自我施压,来赢得在某一领域里的比较优势,结果却往往是普遍焦虑的生成与无意义感的弥散”的心理状态。“内卷”反映出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普遍产生的群体性斗争焦虑,具体表现为被筛选和抛弃的恐慌、对自我发展预期的消极判断、利己主义主导行为选择。“躺平”体现大学生群体在矛盾斗争中不反抗、不作为、不回应的消极逃避心理,是对斗争意义乃至人生意义的主观消解。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提出“低欲望社会”的概念,描述经济萧条下封闭自我、降低欲望、以维系生存为人生旨向的群体。“躺平”本身是一种在斗争中的自我麻痹和自我欺骗,是大学生在矛盾斗争中生成的防御和抗争心理。不论是“内卷”还是“躺平”都是大学生基于对斗争的主观认识而产生的行为,前者带有抵触抗拒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色彩,后者则表达出迷茫回避或自我解嘲的内心世界。

2.“内卷”与“躺平”是大学生在有限资源下的斗争空间诉求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完成自我超越的需求受到资源有限性的掣肘。斗争的开展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上升通道狭窄等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竞争空间不足,从而出现“内卷”和“躺平”现象。“内卷”是在竞争中缺乏自我发展和进步的可能性和空间,而只能诉诸于向集体内部的无意义努力。大量的竞争者争夺固有的、一定范围内的资源,这就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斗争空间被圈定固化,集中于竞争白热化地带导致斗争空间愈加狭窄。无论是主观积极还是主观消极的“内卷”,实际都是大学生在客观竞争环境中的“被动卷入”,是对斗争空间中的需求不满。“躺平”被认为是“内卷”下的结果,是对激烈斗争的一种回避和逃避,放弃斗争活动,不再企图扩宽自己的斗争空间。实际上,“躺平”背后是放弃意义的妥协思维,受到有限空间的挤压,大学生会选择以停滞前进的方式避免斗争空间的阻力,安于现有的生存环境,通过降低欲望向下兼容自己的空间需求。

3.“内卷”与“躺平”是大学生在复杂矛盾前的斗争手段表现

“内卷”与“躺平”体现了大学生面对矛盾斗争的不同思路和态度,也是大学生在斗争实践中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内卷”代表向内的一种非对抗性斗争手段,具有割裂社会整体性的倾向和排他性的代价。“内卷”本身也有不同的形式,有积极自觉的“享受型内卷”、追逐利益的“功利型内卷”、跟风被迫的“裹挟型内卷”,是诉诸和落脚于未来的斗争手段。“内卷”的底层逻辑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但在实际斗争中遭遇了矛盾内部精细化发展转向自我消耗。因而,即使在矛盾发展过程中努力进取却无法否定现状进入更高阶段,内部冲突不断加剧。“躺平”看似是一种放弃斗争的消极作为,实际是大学生借助无为的姿态来表达对激烈竞争和社会压力的不满,在主观精神世界中进行向外的对抗性斗争。“内卷”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资源配置型矛盾,这一矛盾的外生表现是无意义的非理性竞争。“躺平”则是一种降低欲望、自我和解的社会心态,表现为放弃竞争、丧失追求等非理性逃避。在“卷”的过程中无法突破矛盾上限,就选择“躺”在原地进行沉默的抗争。

二、以斗争精神破解和超越大学生“内卷”与“躺平”问题的内在逻辑

大学生在矛盾斗争中出现“内卷”和“躺平”的现象问题来源于思想和行为上没能把握好斗争之“舵”,新时代斗争精神深刻洞见矛盾规律、有效增强斗争信心、科学解决现实问题,是指导大学生面对、认识、解决矛盾的重要精神力量。

1.斗争精神赋予大学生认识“内卷”与“躺平”问题的能力

斗争认知是思想基础,大学生群体对“内卷”和“躺平”的问题大多停留在娱乐化、碎片化、表面化的认识上,缺乏理论视角,将“内卷”和“躺平”现象简答归结于无法克服的结构性矛盾。斗争精神具有批判性、革命性、实践性的特质,能够对大学生对“内卷”和“躺平”的疑惑和误读进行解答和纠正。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斗争精神本身也需要在具体的社会问题中呈现一定的诠释力,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对现实问题进行一般性的理解和特殊性的解读,从共性与个性、外因与内因、同一与斗争等不同层面认识“内卷”与“躺平”背后的本质矛盾,厘清和认识真正的斗争对象。普遍存在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内卷”和“躺平”围绕的社会竞争问题是社会矛盾发展过程中的缩影,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的竞争普遍存在于人类历史进程中。“内卷”和“躺平”是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矛盾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在客观矛盾面前,斗争精神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智慧能够为大学生认识矛盾本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透视“内卷”和“躺平”现象,建立起大学生对社会运行和个人发展的理性认识。

2.斗争精神赋予大学生面对“内卷”与“躺平”问题的勇气

从“内卷”和“躺平”的生成原因和表现形式来看,大学生缺乏的是直面自己内心以及矛盾本质的勇气。无论是斗争方向依赖导致的“内卷”,还是斗争信心丧失引发的‘躺平’,实则都是大学生在畏惧突破和逃避现实的心理下作出的现实反应。“内卷”与“躺平”在矛盾运动的斗争特性下呈现演进,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螺旋式前进的产物,因而具有客观性。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应对社会问题的经验和能力。身处挫折境遇中,大学生分析问题往往停留在表层的主观感受层面,缺乏直接面对矛盾实质的勇气。因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看不到新的生长点,丧失超越现有运动空间以推动矛盾向“否定之否定”更高阶段发展的勇气。直面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斗争品格,也是作为新时代中坚力量的大学生需要继承与弘扬的优良传统。此外,斗争精神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引领力量的精神武器,能够武装大学生群体的内心,塑造坚定的斗争态度和斗争心理。

3.斗争精神赋予大学生解决“内卷”与“躺平”问题的智慧

矛盾是始终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内卷”和“躺平”不是常态,大学生需要具备与社会具体矛盾相斗争的智慧。斗争精神蕴含对矛盾及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趋势的正确判断,对斗争方法的系统认知是指导大学生在“内卷”和“躺平”中突破困境的向导,为大学生在学习、就业、婚姻等多重社会压力中,找到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方式方法,汲取破旧立新的辩证智慧,突破“内卷”和“躺平”的现状。在“内卷”和“躺平”的矛盾中,大学生群体受消极心理的影响而忽略问题本质,而斗争精神是能充分调动并结合人的主体性作用,不断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探索矛盾运动规律并加以应用解决问题的智慧源泉。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现实的问题往往难以与理论相联系,而斗争精神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中生成的,具有鲜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气质,是引导大学生群体在实践中发挥理论水平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以斗争精神破解和超越大学生“内卷”与“躺平”问题的基本路径

新时代斗争精神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敢于批判、直面矛盾、勇于作为、善于创新的思维模式、行动方法、精神状态,蕴含着百年来党实践得出的斗争经验,也是指导大学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解决矛盾问题和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依据。

1.引领斗争方向

斗争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它在各个历史时期指明了斗争方向,新时代斗争精神在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能指引大学生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找到正确的道路,避免在复杂矛盾中迷失方向。

首先,要在斗争精神的引领下培养大学生的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趋势缺乏认识,无法对“内卷”和“躺平”现象作出准确判断,从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难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斗争精神引领大学生科学认识斗争内部的对立统一,联系具体情况分析普遍存在的社会性焦虑,并作出一定的科学预判。斗争精神富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是领会党百折不挠的政党品格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也是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教材。主观认知易受各方因素的干扰,斗争精神中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处在“内卷”和“躺平”困境中的大学生定锚稳舵。

其次,要在斗争精神的引领下赋予大学生坚定的立场信念和正确的价值理念,正确认识“内卷”与“躺平”现象。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卷入竞争斗争的人,如果不全力以赴,不放弃一切真正的人的目的,就经不住这种那个斗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要修正利己主义的竞争思维,首先就要为大学生开辟和指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社会中生产力的潜力亟待深层次、高质量的开发,大学生作为最富活力的一代需要作为新道路的开辟者,找到自己和社会前进的新可能。此外,新时代斗争精神不是制造矛盾、引发争斗,而是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构建和谐的竞争秩序,推进社会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斗争观念,厘清斗争对象,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健康有序的竞争。

2.直面斗争对象

直面斗争对象是认识主要矛盾,进行有效斗争的前提。斗争精神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不同的斗争对象都采取了不忽视、不回避、不隐藏的态度和措施,是激励大学生直面“内卷”和“躺平”矛盾的精神力量。

首先,要明确斗争任务。“内卷”和“躺平”现象背后是大学生群体对本质矛盾的主观遮蔽,必须充分认识并设定清晰目标应对解决。直面斗争对象是矛盾斗争的本体论答案,也是明确斗争任务的必要环节。“内卷”和“躺平”的主要矛盾是大学生对发展现状的不满和有限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这其中涉及人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大学生一方面曲解社会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又忽视自己的竞争惰性。因此,“内卷”和“躺平”的破除建立在对内部和外部矛盾的全面把握下,找到阻碍自身发展的具体矛盾,理性面对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敢于揭露主观层面的心理问题,在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明确斗争对象。

其次,增强大学生的斗争勇气和斗争信心。“内卷”和“躺平”看似是个体无法解决和突破的困境,大学生群体时常在“内卷”和“躺平”问题中退缩不前。斗争精神要发挥激励作用,鼓励大学生认识自身力量,强化参与社会竞争的信心。此外,斗争精神中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大学生群体应对时代问题的应有态度。“内卷”和“躺平”不仅是个人的发展问题,也是社会现象。作为历史使命的继承人,大学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大局意识,结合现实的社会关系,客观认识“内卷”和“躺平”问题,以初心使命为感召,增强信心和决心。

3.增强斗争本领

实践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斗争精神蕴含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能推动大学生开展实践锻炼和自我革新,从而突破固化的竞争模式,超越“内卷”与“躺平”困境。

首先,要把握斗争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是大学生认识科学斗争规律的基础。善于把握斗争规律向来是矛盾斗争中的制胜法宝,在实践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认识到“内卷”和“躺平”背后具体的核心问题,结合主客观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是现实的个体,面对的“内卷”和“躺平”问题也有着多样化的表征和缘由,需要结合矛盾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已有竞争条件下,要善于找到“纳什均衡点”,竞争的恶性循环是造成“内卷”和“躺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竞争中找到共赢的机遇是缓和竞争态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一环。

其次,要调动创新思维。在处理就业、升学等压力时,大学生选择按照惯性思维争夺有限资源,或者顺势退缩放弃机会,“内卷”和“躺平”是创造力和开拓力萎缩的表现。矛盾的转化是客观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决定了人的实践范围和视野需要不断扩大和扩充。在现有资源和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时,大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跳出固有模式和惯性思维,找到新的生长点。在“上岸”成为主流职业价值观的背景下,要善于转化思维,为自己的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激发丰富潜能,开创新的增长领域。在新的空间增长下,“内卷”和“躺平”中的矛盾张力也将大大减小。

四、结语

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诸多风险和挑战面前仍然具有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大学生“内卷”和“躺平”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斗争精神集价值取向、科学理念、实践方法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破解和超越“内卷”和“躺平”中复杂多元矛盾的法宝。斗争必将贯穿于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中,新时代斗争精神将是大学生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不竭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3.

[2]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1.

[3]罗成.从"内卷"走向"轴心"[J].新华文摘,2021(7):2.

[4]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6-7.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