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

任甜甜,吕玫慧,李昊轩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0

摘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和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发展下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健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既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又符合高校思政育人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为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的教育任务,探索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的实践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当前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科学分析方法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市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解释,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是起源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之上的,是对资本市场的生产关系、价值观念等的理论性总结,其结构内容反映了一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中,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一体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唯利益论等不良倾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将教书和育人的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合思政教育元素,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主要目标和设计思路

1.课程思政教育主要目标

在专业教学中,不同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侧重的方向和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思政教育涵盖的内容方面也是非常多的,对于西方经济学这一门课程来说,不可能将思政教育的各方面都充分涵盖。而就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来说,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我国市场经济机制,解决市场经济问题等。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也应该围绕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开展。

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经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第二,合理融入育人要素,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三,理论联系实际,适时进行社会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服务;第四,强调劳动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实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五,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从而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理念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从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教材案例等方面出发,在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经济学知识点相结合,采用渗透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内涵和专业素养,具体的教育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在课程教学全程树立立德树人的德育教学宗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和案例素材,围绕着教育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重视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将正确的价值观、爱国观等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对于经济发展等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第二,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元素,增强学生对于我国特色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对的认可,引导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而自豪,从爱国的角度来达成育人的目标。

第三,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引领是同等重要的,一方面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理论来提升学生对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和正确判断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的技能,让学生在新的时代下形成创新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中辩证的看待世界的发展,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构建完善全面的教学知识体系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不只是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将专业的理论知识、经济热点问题、学生思维能力、思想动态等与思政教学元素相融合,整理成为系统全面的课程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储备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社会热点、国内外经济形势、学生思想教育等信息。这样才能够做到在课程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修养。例如,在讲授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垄断市场这部分内容时,借助于市场垄断的竞争分析,以中国和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竞争,融入我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中创新驱动的内核思想,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从而形成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2.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时代下,传统的课堂单向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教学的发展,灌输式的教学不仅不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和逆反心理,因此在课程教学,尤其是思政教育融合下的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例如,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授某一知识点时,可以依据想要达成的思政育人目标,结合当下热点话题或者经济实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探索,并将探索的内容引申到思政育人的目标上来,并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总结感悟;实践教学法,将课堂上的教学延伸到社会的实践当中来,即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感受到经济的发展,感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入到社会上进行观察,像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加工环节,在学习生产论和成本论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工厂员工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了解他们带给社会的效益,体会到工人的辛苦,并树立认真负责艰苦敬业的精神。

3.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考核方式的设计就不能够只停留在传统的笔试材料性考核上,应就教学的内容和育人的目标,建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便于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首先在考核的内容上,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三个方面,不能单纯的只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应该将思政教育的考核包括在其中;其次在考核体系上,构建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为一体的多维度考核形式,多频次、多角度的对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上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检验,以多维度的考核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育人机制也进入到了高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已经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了,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包含思政元素的教育,真正落实将思政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付华英.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肇庆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23(04):136-139.

[2]李瑢.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探究——基于习近平经济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3,40(02):106-111.

[3]李瑞琴.新时代高校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再认识——以国际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1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