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米静,马浩胜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109

脑性瘫痪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姿势发育和中枢性运动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其发生是由于胎儿发育时或婴幼儿时期脑部遭受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脑性瘫痪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之外,还可表现为感觉、沟通、认知、感知及行为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诱发癫痫及相关的肌骨畸形。因为脑性瘫痪的临床类型、病理因素、发病症状等繁杂多样,所以脑瘫的康复治疗至今仍是康复治疗工作的一大难题,然而,肢体功能的康复不是脑瘫康复的唯一目标,尽可能帮助患儿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是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这样才能让患儿适应社会发展,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临床上针对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及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主,相关资料显示,神经发育学疗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但是不能够充分调动患儿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研究一种能够充分调动患儿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康复治疗手段,对更好地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和提高治疗效率有重要意义。随着时间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选择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综合应用悬吊设备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和关节活动度来实现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助力与抗阻的康复治疗方法。即悬吊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躯干核心肌群收缩,提高骨骼肌肉运动与感觉水平,从而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

(二)研究意义

在临床上,痉挛型脑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一类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遭受了损伤,残留的原始反射和异常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导致了肌张力的异常,从而削弱了他们对躯干和骨盆的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姿势控制能力,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且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时多侧重于减轻四肢肌肉紧张程度和矫正异常姿势,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远达不到预期目标。这个实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康复思路,同时也增加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方面的研究内容,期望可以给广大医生、康复治疗师以及儿童家长在这类患儿的功能恢复训练中带来一些启发和指导。

二、治疗方法

(一)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康复锻炼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①运动疗法:运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运动控制理论,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从而促进患者正确的体位,抑制异常模式的产生,强化四肢与躯干肌肉力量的训练,提升躯干控制能力,并改善患者的平衡与行走能力等,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②作业疗法:大幅度活动患儿的上下肢,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使其放松肌肉的紧张度,训练肢体的粗大动作,上举,摆手,拍手,迈步等。每天1次,每次30分钟,目的是提高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手眼协调性及日常活动能力;

③中医治疗:推拿按摩与筋膜松动,每天一次,一次30分钟;

④对于那些存在语言和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每日一次的言语治疗,每次持续30分钟。

(二)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练习和悬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①通过进行俯冲训练和悬吊床滚动训练,可以提升头部的控制能力,从而增强其运动表现;

②通过运用Bobath球进行身体翻转的训练,或寻求治疗师的协助进行肩部和骨盆的控制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翻转的能力;

③通过进行腹部按压和腰部加压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坐位平衡的能力;

④在做四爬位的时候,治疗师可以对孩子的臀部慢慢的、竖直的按压,来提升孩子的爬行能力,也可以让孩子用两个膝盖撑起身体,让孩子做一个屈膝的姿势。同时,借助滚筒的辅助,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⑤通过进行膝立位弯腰拾物训练,患儿的臀大肌和竖脊肌的肌肉力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⑥通过进行骨盆协调训练、迈步训练以及立位抛接球训练,可以有效提升站立和行走的技能水平;

⑦俯卧姿势,前臂伸展,悬挂带置于两个脚踝上,使孩子的身体挺直,但要小心,不要出现腹部凸起;

⑧单、双腿伸髋:采用平躺式,将悬挂带放在两侧脚踝上,再提起臀部,以伸展臀部;

⑨侧面支持:采用侧躺的姿势,宽大的衣服放在胸部,窄窄的腰带放在膝盖上,同时小孩的手肘放在地面上,保持身体的直立;

⑩做站立训练,孩子需要站好姿势,两脚踏着悬吊带,两手握着悬吊绳使身体处于平稳状态,而治疗师则可借助绳子的微小震动增加治疗的难度;

⑪行走练习时,需要儿童站立于悬垂带上,做两腿来回前后摆动动作。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例如弯腰等动作。如果是幼儿,则需要将身体尽量向后倾斜,以达到纠正体位及预防嵴柱畸形的目的。

上述动作,令患儿每日进行3组,每组重复10至12次。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一)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在进行儿童脑性瘫痪患者的康复训练时,必须特别关注核心运动的稳定性,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认为核心肌肉力量不足是导致脑瘫患儿发生姿势异常和步态不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干预核心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的正常发挥,取决于其核心稳定性的优劣。训练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可以提高其平衡和肢体运动功能,同时也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适应性,因此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过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悬吊训练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粗大运动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的粗大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该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人体的粗大运动功能,这一结论与以往的文献分析相符。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核心肌肉功能减退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对核心肌肉群及躯干协调性的降低,进而影响其稳定性,维持站立、坐立、行走、肢体协调性的关键是维持肢体活动的核心能力。在康复训练之后,根据Berg平衡量表的得分结果,可以看出,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悬挂训练对提高儿童的平衡能力有明显效果。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功能改善情况

为了保持身体的姿势和保持身体的重量,必需的肌肉张力是必须的。由于神经紧张程度的增加,儿童的两个下肢有可能发生内收及交叉,从而影响儿童的坐位、立位及常坐位在康复训练后,根据改进的Ashworth评估表的评分结果,我们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配合悬吊训练可以明显地改善儿童的肌肉张力,提示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儿童的肌肉张力状况。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儿童功能独立性改善情况

通过对儿童进行不稳定支撑面(如单手练习、悬吊练习、瑞士球练习),使其深层稳定肌与躯干表面运动肌充分参与对身体平衡协调的调控,进而在身体不稳定时引发运动神经,提升核心肌群的力量与稳定性,在保证躯干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改善肢体肌肉的发力协调性,最终实现对力量的最优生成、传递、控制,进而提升儿童对躯干的控制和自主性。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促进患儿独立自理能力。

(二)研究结论

在痉挛型儿童的康复过程中,结合核心稳定与悬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康复效果。两者相结合的肌肉力量有显著的提高,并且肌肉张力的恢复也更快。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康复过程中,将重心稳定与悬挂训练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儿童的肢体运动能力,取得良好的疗效。

米静(2001.06--),女,汉族,山东临沂,学士,康复治疗学

指导老师:马浩胜(1995.08--),男,汉族,山东淄博,硕士,运动康复学

该篇文章依托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