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3

  浅析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佳瑶

泰州学院 江苏泰州 邮编:225300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是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体验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情感的培养可以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达到“形神贯通、情技结合”的境界。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际,对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 运用

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内心的感悟造就了情感,情感的外化创造了舞蹈的动作,只有心中有“情”才能将情感的延伸传递到身体的每个部位之中,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并且富有感染力;同时透过外化肢体动作的表达以升华到内心情感,最终要将情感与舞蹈相融合,舞中有情,情中带舞,形成“以情动舞”的艺术特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这点显现的尤为突出。我国民族在不同文化的传承下,发展出不同丰富多彩的肢体姿态,来完成情感的抒发、生产的传达、以表达自己感知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因此,教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达到“心舞合一”的完美状态,就需要用更多地情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引导学生形神贯通,强调情与技的重要性,将“寄情于舞、寓形在心”的感觉认知牢记在心,逐步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之间的魅力之处。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失情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理解民族民间内涵不够深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反映我国不同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限期待与内心美好愿望的表达。学生要深入的了解每个民族的文化,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背景故事,将舞蹈中的情感融入真实生活,才能够演绎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之处。高校为何要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不仅是要学生学会跳不同民族的民间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其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情况却是重动作轻内涵,对于每个民族民间背后的文化故事不给予重视,只停留在表面,导致于学生不了解民族历史、不清楚舞蹈背景,不能够将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和其丰厚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从而只呈现出缺乏灵魂纯做肢体动作的民族民间舞。

   (二)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中国民族民间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有着千年的发展历史。这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不停地发现与体会它带来的这份魅力。目前我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方式上,大多还是沿用较为传统的方式方法,内容上也相对单一,教师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在学生的舞蹈动作上,重视肢体动作的表现与标准,只会要求学生一遍遍反复模仿自己的动作,往往疏忽了学生自身的感受,这样即便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舞蹈动作与知识,却无法真正感受到民族民间的内在气质。除此之外,教师如果只一昧地追求灌输知识与动作,而忽视对学生的技能的培养,长久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造成课堂氛围越来越枯燥,舞蹈表现变得苍白、空洞,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乏味,把注意力集中到纯粹的完成舞蹈动作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力,导致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缺少感官培养的能力,欠缺艺术创新的能力。

(三)民族民间教学中忽略情感的融入

可以说,民族民间舞是一种尤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其代表着中国每个不同民族浓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民族艺术,每个民族都有其闪闪发光的特点,用它们特有的表现方式表达着炙热的情感。情感,舞蹈呈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传递情感。代入课堂之中,教师在传授时就不能只是片面的传递给学生基本动作和基础知识,想让舞蹈富有灵性,则要注入丰富的情感,使其融汇进舞蹈之中。教师在教学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和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将民族民间舞的内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民族民间深刻的寓意,在舞蹈过程中体会到真真实实的情感。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还没有重视这一现象,课堂上只关注学生的动作是否美观,掌握是否熟练,队形是否整齐,而在舞蹈中能否赋予情感却抛之脑后,导致教授的舞蹈没有灵性,缺少生气。

除上述三种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教材的选择不合适、编排缺乏科学性,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国内过程中对于目标认识不足,课程设置过于统一、缺少灵活性。同时,课后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不能将技能作为唯一考核标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情感力培养的关注。

情感教学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学与技能教学,这两者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担任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交融。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特点,师生投入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环境,从而传递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因此,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以情动舞”,不仅自身要在过程中反复调动各种情感教学元素,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情感的表现力,完整的表达出舞蹈情感。

(一)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呢?

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有关民族文化的书籍,让学生透过书本更多的了解中国民族文化,感受其悠久的历史性和丰富的多样性,从心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成就感;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与视频,鼓励学生多看、多感受,通过视频了解不同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背景;最后,课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田园采风”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实践,培养他们自觉性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产生情感认同,由“外在乐于”转变成“内在热爱”,从内心激发对民族民间舞的热爱。

例如在进行汉族民间舞安徽花鼓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先对安徽花鼓灯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课前提前让学生查找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料,了解到安徽花鼓的性格特征和风格特征。课堂上,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描述有关安徽当地的民间故事,使学生理解花鼓灯男角鼓架子和女角兰花的动作风格特征,这些引导学生在学习安徽花鼓灯舞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到安徽地区进行实地采风,或者邀请安徽花鼓灯艺人进入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充分感受到安徽花鼓灯的民风民俗,同时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将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接受”,使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质量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情施教陶冶情感

教师要善于以饱满、积极的情绪主导教学氛围,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善于情感化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情知并茂,以情促知。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自身要有较高的情感素质和品质的同时,要学会自如运用和操作情感的能力,还要有培养学生各种高尚情感的能力,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维吾尔族表演性组合—《摘葡萄》。此组合富有强烈的风格性与训练性,表达了维吾尔族姑娘在丰收时,沉浸在葡萄园中喜悦之情。组合不仅展现了维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表现了维族人民心情劳动的高尚品德,还还原了维族人民浓郁又真实的生活场景。组合中许多动作都是模拟维族姑娘在园中摘葡萄的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观摩真实采摘葡萄的图片及视频,提前感知采摘葡萄时的动作。再用情感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葡萄园内,看到葡萄茂盛的场景,闻到清香的味道,教师通过语言和情绪的引导,陶冶学生用情感来感受美。最后透过肢体的表达和情感的外露,实现情感的升华,体会到维族人民勤劳、友好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完成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认知情感、传递情感的过程,提高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情感的想象力,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感能力的目的。

(三)情感交融创造快乐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情感培养,努力的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师生相处情感环境,如何才能创造出这样的环境呢?首先,教师要调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阅读书籍和欣赏视频了解背景文化,田园采风等,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道路,体验情感情境,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步能够和舞蹈背景文化产生情感的交融。其次,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善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民族民间舞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民族的文化历史,舞蹈的风格特征,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贯穿到民族民间舞蹈之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融合。

另外,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创造快乐,提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如通过将学生分组展示或者掉换排面的方式,给予每一位同学展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比如可以进行小组分配,一组同学展示、一组同学欣赏,相互学习、在过程中互相发现错误与问题,即使纠正,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交流沟通的能力。作为教师,在遇到学生出现错误时,可以将往日严肃的批评转变为幽默风趣的表达,这样既保持了良好的情感教学环境,也巧妙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最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理想化的状态。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质量,情感教学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情感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一昧的关注学生的技术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于将它们与情感和专业技术相融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中融入情感教学,让原本重技巧、轻情感的课堂现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变得生机勃勃,将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形式推向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梓.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 [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马永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情感教学剖析[J].传播力研究,2019-06-01.

[3]杨梓.寓情于教,情动于舞——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情感教学 [J]. 北方音乐,2014 (0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