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31
/ 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刘锦叶

平顶山市湛河区东风路小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对于学生人格塑造及文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积极影响。要让新时代的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并弘扬中华文化,必须重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与分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立足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沃土,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行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应当让小学生与传统文化充分接触,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对文化的深刻认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保障传统文化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传递下去。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借助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的一点一横,彰显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一撇一捺,旖旎着华夏文明无穷的魅力。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有文化底蕴的老师,识字教学的课堂将是丰富的、精彩的,可能是汉字文化的盛宴。

由于汉字构字的特殊性,它的产生、演变、发展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展示甲骨文到现代楷体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古代人民造字的初衷以及他们的思想与生活。在学习汉字“秀”时,讲解完字形结构时,我出示了一张“秀”的汉字演变动画,上面是禾苗,下面是谷穗。接着讲了讲“秀”的文化,结果很少再有学生写错了。看到“孕”字,“秀”就不难理解了。“秀”指“植物怀孕了”,有意思吧。植物到了春天会长出新的枝条,孕育花苞,经过了夏天的怒放,在夏末初秋的季节,花朵凋谢,长出青嫩的果实,就叫“秀”,开始孕育下一代。比如组词“秀才”,“秀才”指肚内有很多的知识,学富五车,不是草包一个。再组词“选秀”,在古代,女子没有社会地位,皇帝“选秀”就是为了给皇帝传宗接代。这样的学习相比起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有趣的多,会让学生真正爱上“汉字”,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汉字文化的挖掘,教师从汉字出发进行教学实践,找准识字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传统文化,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利用文本中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课堂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利用,充分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相互融合,整合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文本,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激发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情,引发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共鸣,从而有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自己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成为一个有温度的课堂。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针对黄继光进行有效评价,从而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学生了解了故事内容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再现英勇无畏的时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下来通过角色扮演,走进人物内心。如果你是这五位英雄中的一位,你当时心里的想法是怎样的。学生可以一起表演,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表演完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你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忱?有从学习方面说的,有从个人品德方面说的,还有从中国未来的发展说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爱国故事的熏陶下,在爱国情感的渗透下,提升了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应该以语文教材中的故事为切入点,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

三、以古诗教学为主要途径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设计,使古诗词教学更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陆游的《示儿》等;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让学生感受童真童趣,与同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如白居易的《池上》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四、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和内涵,是语文教学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小学语文课堂上介绍节日文化,教师可以挖掘传统节日渗透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思想情操,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荣誉感。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已开始就有中秋、春节以及元宵节,这类节日词和在节日中要吃的东西,还有一些节日中的娱乐活动。老这些都是举家团圆的节日,师应该积极的指导孩子去用心的感受团圆的喜悦亲情的温暖,了解落叶归根的缘由,人们相互间的问候,比如"新年好"、"财源滚滚"等等都表现了彼此之间的亲密的关系以及衷心的祝愿;在学习古诗《清明》时,让学生了解清明的习俗和背后的文化意义。传统节日厚重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其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特点,结合教材,不断挖掘其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祖国文化,使学生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紧扣课本教材,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伟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祖辈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可以真正地从传统文化中去提升自身的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传丽.陈立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8):61-62.

[2]陈长文.挖掘潜力,激发活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探寻[J]. 知识窗(教版).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