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与 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MRI 与 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成武严宁宁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邮编   250109

摘要随机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

接收的130 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比较 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对比 MRI 和 CT 的研究诊断结果,在阴性预测值方面,CT 的表现略好于 MRI,但差异同样不显著。MRI 和 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具有可比性,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MRI CT 腰椎间盘突出

1 研究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麻木、无

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MRI 和 CT,这两种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MRI 和 CT 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二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究竟应如何选择,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山东省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从 2022 年 6 月至 2022 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共计 130 例,其中女性 65 名,男性 65 名,年龄 20~60 岁,对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 CT 检查和 MRI 检查,根据检查方式分为 CT 组和 MRI 组,所有患者均需签署项目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检查

2.1.1 纳入标准

(1)年龄在 20 岁以上的患者;

(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符;

(3)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2.1.2 排除标准

(1)年龄在 20 岁以下的患者;

(2)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3)病情过于严重,不能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2.2 检查方法

研究中采用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 MRI 和 CT 检查,检查将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以保证图像质量和准确性。通过卡方检验、t 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诊断中的不同之处。

2.2.1 MRI 检查方法及相关参数

MRI 检查使用飞利浦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扫描参数设置如下:T1W1 扫

描时 TE 的设置参数为 17ms、TR 的设置参数为 600ms。T2W1 扫描时 TE 设置参数为 70ms,TR 设置为 5100ms。层距设置为 1.5mm,层厚设置为 1.5mm。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的密度、位置以及形态、椎弓、椎体以及椎小关节的病变状况。

2.2.2 CT 检查方法及相关参数

CT 扫描采用飞利浦螺旋 C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设置为 1mm,电压设置

为 190kV,螺距设置为 1.275,电流设置为 245mA。告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定位图像.确定扫描线后对患者腰部 L1-L5 以及 L5/S1 部位的椎体进行扫描 4 次。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的密度、位置以及形态、椎弓、 椎体以及椎小关节的病变状况。

2.3 评价指标

将 CT 与 MRI 检查后所得的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选择 5 名专业的影像科诊断医师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阅片,记录检查结果与比例,对 CT 各期和 MRI 各序列病灶检出率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

(1)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不同征象检出情况。

(2)卡方检验比较 MRI 和 CT 在不同条件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3)影像学的表现比较。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2 年 6 月到 202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130 例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平均年龄为 45 岁,标准差为 8 岁,最小年龄为 25 岁,最大年龄为 65 岁。男性患者有 42 名,女性患者有 88 名。平均身高为 1.72 米,标准差为 0.08 米,最小身高为 1.60 米,最大身高为 1.88 米。平均体重为 70.5 公斤,标准差为 12.1 公斤,最小体重为 50.2 公斤,最大体重为 95.3 公斤。

3.2 MRI 与 CT 的检出结果比较

由数据可见,CT 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检出率为 90%,MRI 对腰间盘突出患者的检出率为 93.07%。在对腰间盘突出患者检出率中,MRI 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1 可见,

3.3 MRI 和 CT 对腰间盘突出的特征诊断情况

在本研究中,卡方检验用于比较 MRI 和

CT 在不同条件下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的结果可以用一

个 p 值来表示,p 值越小,差异性越大。一般来说,如果 p值小于 0.05,差异性 被认为是显著的,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如果 p 值大于 0.05,则差异性不显著,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根据实验结果显示,MRI 与 CT 检查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特征检出结果相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下表 3-2 所示:

3.4 影像学表现比较

3.4.1 CT 影像学表现

椎间盘的膨胀和突出使其周围的连续性曲线变得更加明显,而且椎间盘的密

度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边缘可能是规则的,也可能是不规则的;髓核突出,髓核游离碎片位于椎管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这些钙化物通常与正常椎间盘相连,但在上下两个层面之间并无连续性;髓核显著凸起,其中的游离碎块被发现在椎管的硬膜之下,其密度远超过硬膜囊。间接症状包括椎间盘突出,这种情况会导致软膜外间隙的缩小,从而使软膜外间隙的存在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此外,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软膜囊的前部、侧部和中枢神经根的受到挤压而发生偏斜。总之,椎间盘突出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的病理改变,其范围通常在椎骨的外围。正常的椎间盘位于脊柱的前后方,有时会稍稍凸起,有时会稍稍偏离脊柱的正常位置。它的结构包括一个纤维结构和一个髓质结构。凸起的部位有时会沿着结构的断层延伸,而髓质结构则会朝外凸起。椎间盘突出可以根据其位置划分为中心性突出与外围性突出,其中以外围性突出最为普遍。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严重性以及突出的方向,可能会出现多种临床表征,如腰疼、腿疼、腹胀等。此外,还可能会出现腰椎及脊椎周围的肌肉紧绷。当患者感觉腹部剧烈疼痛,并且伴随着保护性痉挛,会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呈现为阳性。如果正在接受 CT 检查,那么病情需要进一步的诊断。

3.4.2 MRI 影像学表现

边缘光滑,横断位比较对称,腰椎间孔脂肪、硬膜囊前缘可见光滑、对称压

迹。腰椎间盘游离:矢状位见椎间盘与脱出髓核疝入椎管分离,与腰椎间盘信号

一致。此外,还描述了脊柱内部的结构,并且表现为 T1WI 变性,这种变性使得

脊柱内部的结构变得更加脆弱,并且具有更高的信号强度。T2WI 突出物和 CSF

的脑脊膜囊的结构非常清晰,T1 加权像的结果可以看出,CSF 的信号强度要远

远大于 T2,而 T2 加权像的结果则可以看出,CFS 的信号强度要远远大于 CFS ,

而且还可以看出,CFS 的特性使得 CFS 的特性变得更加突出,而"狭颈"的特性

变得更加突出。通过 T2 加权图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观察蛛网膜下腔的尺寸,

从而更好地了解椎间盘纤维环、椎体后缘和后纵韧带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更好地

诊断椎管的狭窄情况。进行磁共振检查时,还会使神经周围出现高 T1 高 T2 信号 的情况。

3.4.3 MRI 与 CT 诊断结果比较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其中 MRI 诊断出腰椎间盘膨出 29 例,腰椎间盘突出 49例,腰椎间盘脱出 20 例,腰椎间盘游离 12 例,腰椎间盘结节 20 例,诊断准确率为 93.07%。由 CT 检出椎间盘膨出 40 例,腰椎间盘突出 45 例,腰椎间盘脱出20 例,腰椎间盘游离 5 例,腰椎间盘结节 20 例,诊断准确率为 90%,MRI 诊断准确率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1562, P=0.0253)。综上所述,与CT 诊断相比,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开展 MRI 诊断能够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姓名:李成武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东省菏泽市 出生年月:2000.10.08 学历:全日制本科 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

指导教师:严宁宁 职称:副教授 学位:硕士

发表论文来源:2023届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