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美术教师如何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何燕

越西县南城小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6650

摘要: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老师们都会为怎样上好欣赏课而苦恼,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这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因此,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生失去方向的时候,指明方向。而不是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擅于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能只依附于教师,要学会利用手中的各种学习资料获得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美术教师;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1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更多的灵感。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化。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笔者对当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很多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并不重视,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比较陈旧,因此导致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创新性,在美术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欣赏的趣味性。教师也没有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甚至在美术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习活动,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导致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很差。部分教师在美术课上就是单纯地在黑板上进行相关图案的绘制,然后让讲台下面的学生进行临摹,只要完成了图案的绘制,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工作,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此外,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往往会为学生详细地讲解欣赏资料,例如,世界名画等。然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审美能力有限,因此,难以理解十分专业的讲解,于是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3美术教师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应用方法

3.1培养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作品保持着强烈的兴趣,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才能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培养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对美术课程产生热情和活力。比如,对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进行欣赏时,导入环节可以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不同片段的画面,让学生全面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通过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有效刺激来保持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所以,在艺术鉴赏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兴趣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对艺术鉴赏概念的特定基础,使他们对美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为以后分析艺术作品本质,了解艺术作品内容,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打下坚实基础。

3.2采用生活化方式展开欣赏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小学美术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方式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和美术教育活动,将身边的艺术作品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让学生从身边搜集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来介绍热爱这个工艺品的理由,讲一讲自己和这个工艺品的故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感受讲解作品的乐趣,又能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艺术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3.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到边欣赏边思考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欣赏美术作品也要注意让学生自主思考,产生特定的问题,学生才可以真正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艺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上,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逐渐提高自身对艺术品鉴的能力。在对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例如,这个作品中向日葵的画法是什么样的?这种画法对于整个画面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积极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形成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老师在讲解作品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梵高的生平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边思考边欣赏,对艺术作品做出全面的科学评价和认识。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到边欣赏边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3.4利用多媒体展开欣赏教学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就显示出它的落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教学要学会应用最新的多媒体方法展开美术教学,促进美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3.5结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实践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创造的基础。通过特定的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把握好实践环节,注意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说真话,勇于探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去发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总结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之路愈来愈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课堂活动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要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随着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来改变他们的课堂方法,重视对小学生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同步提升,从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周鸣.家长,2022(20)

[2]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J].钱烨.小学生(下旬刊),2022(06)

[3]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贾蕊.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