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反面角色”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3

童话故事中“反面角色”的育人价值及教学策略

刘烨婷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瑰宝。笔者通过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反面角色”的不同分类,了解不同的“反面角色”在故事中的不同作用和意义,挖掘其育人价值以及思考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利用童话资源进行德育、智育、美育方面的资源开发与实施。

【关键词】童话;反面角色;分类;育人价值;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之一,最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喜爱。它是一种儿童文学的体裁,有着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生动的人物角色,通过离奇的故事,展示社会和生活,促进儿童成长的故事。

一、什么是童话故事中的“反面角色”

反面角色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1.完全反面角色

(1)人物类

人物类的代表人物为:《白雪公主》中的王后、《睡美人》中的坏女巫、《灰姑娘》中的继母。

1.1王后。《白雪公主》中的王后是一个十分自恋的人,她有一块神奇的魔镜,每天她都会问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但同时她又非常善妒,当得知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时,她无法容忍,最后想到要派人去将白雪公主杀死。同时也说明她是一个十分狠毒的人。在发现白雪公主没有被猎人杀死之后,她又一而再、再而三用尽各种手段致白雪公主于死地。最后因为自己的嫉妒而被活活气死。

1.2女巫。《睡美人》中的坏女巫,因为没有收到宴会的邀请,心怀嫉妒和愤恨,继而诅咒公主将会被纺织机的纺缍刺破手指而丧命。

1.3继母。在大多数的童话故事中,继母成了反面人物的代名词。在《灰姑娘》的故事中,因为父亲娶了继母,使灰姑娘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陷入无助、狼狈的境地。她的继母自私、贪婪、苛刻,虐待主角。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王子的新娘,甚至宁愿心狠手辣地切掉了自己女儿的脚趾和脚后跟。

(2)动物类

动物类的代表则有人们所熟悉的大灰狼、狐狸等,他们出没于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但是在大部分的故事中,狼的形象都是凶狠、残忍,而狐狸的形象则是狡猾、奸诈。

(3)植物类

植物类,一般像藤蔓、荆棘、玫瑰丛等,象征着对主角的束缚和伤害,他们依托于本身的现实形象,加以夸张和衍生,对正面角色的旅途、或者行进过程产生阻力。

2.混合型的反面人物

这一类角色,他们本身带有多面性,不仅仅是纯粹的恶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贪婪、怯懦、嫉妒等心理,是自己的形象发生改变。或者有的作为反面角色出场,但是也还是会做出一些正义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3.无作为的看客角色

这一类角色,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反面角色。他们的不作为,助长了恶的发展,或者助推了主角的悲剧和苦难。如《白雪公主》中的国王,也就是白雪公主的父亲。虽然他全程没有“伤害”白雪公主,但是因为他的不关心、忽略,导致白雪公主被追杀。像这样的角色,虽然没有实际作恶,但也让主角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

二、童话故事中“反面角色”的育人价值

1.德育价值——提升儿童的德育认知

2022版新课表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童话故事是其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而童话故事本身具有鲜明的是非观,明确的善恶论,反面人物的鲜明形象,以及其在故事中的悲惨结局,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利于梳理典型,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智育价值——提高儿童的智育水平

2022版新课表倡导语文课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而童话本身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童话故事中的反面人物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主角人物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童话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刻画是对“恶”的已有经验的提升和总结。通过对反面人物的认识和分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在阅读过程中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提高智育水平。

3.美育价值——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

童话故事中的反面角色具有典型性,它们是在人们原有的经验之上的提升和夸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儿童通过对于童话故事中形形色色的反面人物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一方面是对自己审美经验的丰富,同时也通过阅读的积累内化,逐步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形成自身独立的审美欣赏能力。

三、童话故事中“反面角色”的教学策略

1.从完全反面人物入手,规约儿童的思想品质

(1)树立典型,明辨是非

反面人物作为童话故事中特殊的角色,是站在主角对立面的一类角色。反面角色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儿童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坏人或者坏事的典型化。学生以往都是通过家长、教师的口,了解是非善恶,而通过阅读童话故事,通过了解反面人物,儿童能够了解并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危险和困难。不仅如此,因为童话故事特近儿童的特点,其中的反面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儿童更加易于接受和认识,从认识反面人物的过程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对于他们实际的生活具有指导性作用。

(2)惩恶扬善,警示行为

反面角色最终的结局,是对恶的警示。一般来说在童话故事中,反面角色的结局,都是悲惨的。童话故事的受众是孩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多的以明确的善恶,帮助他们树立善的意识。通过对恶的惩罚,是对于孩子行为起到警示和规范的作用,使得正能量能够更好地传播。而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或者逃避身边的小事,不能施以援助,对于身边的坏事不能及时阻止,有时同样也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明善恶,扬真美。

(3)宣泄情绪,平衡身心

童话故事中,儿童在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的同时,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的语言表达,帮助孩子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语言的运用和语感的培养。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阴暗面的存在,反面角色的出现,往往是这些阴暗面的具象化。因此反面角色的语言往往是把我们内心的情绪进行宣泄。在宣泄之后,随着反面角色的消亡,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正义战胜邪恶,善良战胜阴暗的成就感。在角色带入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2.从混合型反面人物入手,提升儿童的辩证思维

(1)梳理因果,感受人物形象

混合型的人物,一般在故事中都是相对更具争议的角色。他们身上的矛盾点更加明显突出。我们在理解这类人物的时候,更需要通过了解人物的生平、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的性格等,多角度剖析人物形象。

如:《拇指姑娘》中的田鼠,乍一看,她逼着拇指姑娘嫁给鼹鼠,甚至也不让拇指姑娘到地面上去晒太阳。但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拇指姑娘在冬天流浪的时候,正是田鼠收留了她,让她能够留在她家中,享受温暖和温饱。因此这样一个角色,她到底是善是恶呢?我们可以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感受作者设置田鼠这样一个觉得代表的当时哪一个阶层的人民,从而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田鼠的思维逻辑。

除此之外,通过田鼠本身动物性,我们也能理解她为什么不喜欢拇指姑娘晒太阳,而是希望她能够呆在地下。而且虽然她想要将拇指姑娘嫁给鼹鼠,但是内心也是因为鼹鼠在她的认知里是一个有钱且有学问的邻居,她相信拇指姑娘在嫁给鼹鼠之后一定会过得幸福。因此通过前后语言、情节的观察、感悟,也能帮助我们剖析人物形象。

最终的结论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并那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查找资料,验证假设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我们才能更好地解析人物,提升儿童阅读的思维力。

(2)思维导图,以事实辨主题

一个混合型人物,往往会呈现很多的方面的性格特点,以及展现他性格所带来的的相关故事事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事件与不同的性格方面相关联,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厘清人物形象,从而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

(3)预测推论,提升人物理解

混合型的反面人物,因为他本身具有的复杂性的特点,往往会增加我们在预测与推断过程中的准确性。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理解了反面人物,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在预测推论方面的阅读思维能力。

预测与推论一方面需要依靠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例如我们看到大灰狼的时候,很容易与我们的生活相关联,这是基于我们对于狼的一般认识,危险、凶狠、残忍。但是当我们看灰太狼的时候,往往会颠覆我们对狼的认识,虽然他基于一般狼的习性——想要吃羊。他和我们童话故事中看到的一般的大灰狼相比,除了吃羊之外,也同样有着“倒霉”的共同特点。一般的狼,总是最后被正义的事例打败,而灰太狼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又有不同,一般的狼,最终不是读了尾巴,就是掉进井里死掉了,被猎人打死了等,但是灰太狼确实一次又一次的说:“我一定会回来的!”而作为混合型的人物,我们则无法用正常的大灰狼的思路和预测方式来预测他的思维和行动方式。这也提升了儿童对于统一形象的人物,在不同的童话故事中有着不同人物特点。需要我们辩证地去思考和看到,而不是一概而论。

3.无所作为的看客角色入手,提升儿童的美育欣赏体验

(1)在多种审美体验中追寻美的最终含义:生命美

生活并非非黑即白,正是由于形形色色的人物,才造就了生命的多样性。在童话故事中,无所作为的看客角色,其实就像我们所看到的故事的背景一样,他们是承托善与恶的背景画板,同时也是成就主角人物性格的成就的重要基石。就像《丑小鸭》中的各种动物,它们困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之间,有着仅属于他们的类似“坐井观天”一般狭隘的目光。就像其中的猫,她住在只有连猫带鸡,一共三口人的老婆婆家,他则真心实意的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因此在故事中,他以自己的高傲的态度像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不可一世”,但是这样的人投射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形形色色的我们。因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不同,让我们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的三观和思想。其实我们又何其不是这一只囿于方寸的猫呢?

而在如此繁多的童话故事中,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浩如烟海,才造就了纷繁复杂的人间烟火气,才使得童话故事在夸张、想象的同时又能引起孩子的共鸣,甚至是大人的阅读兴趣。因为诗人有兴趣的不仅仅是童话本身,而是童话在架空之外,链接到真实世界的部分。

(2)在美丑看台上审视美育视野下的人性:人物美

以《海德女儿》为例,其中的王子的未婚妻一角,可以说,作者只写了很少的几笔。在我们全局观的视野中,她没有撒谎,也没有说出真相。在她的自己的视野中,她的确在沙滩上救了王子。而在小美人鱼的视野中,她其实是顶替了自己对王子的救命之恩。像这样的认为,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美丑善恶来评判。但是,也正是因为她的出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使得小美人鱼面对着生和死的抉择。但也正是这样的对比,更加凸显出小美人鱼的可贵,以至于最后小美人鱼得到了自己最希望得到的不灭的灵魂。

在阅读这样的人物的过程中,善和恶并不是我们评价的标准,她得人物的魅力更多地凸显在对于剧情的推动和对于人物的衬托。而在链接现实的部分,她有着活生生的人的一面,也具有着真实的人物之美。世上人无完人,能够真正拥有不灭灵魂的人,少之又少,而她代表的是平凡普通大众的众生相。

(3)在悲剧理论的引领下寻求人物内蕴美:精神美

美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正义的人物,因为他的言行而美,邪恶的人物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但是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在童话故事中亦是如此。

当我们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忽视其中的哪些一瞬而逝的小人物,他们可能是一个,他们也可能是一群。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大街上冷漠的人群,顽皮抢走小女孩鞋子的小孩。他们本身,作者并没有给他们过多的笔墨,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漠视和无动于衷,导致了后来小女孩的悲剧。当他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的时候,另一个鲜活的生命却在寒冷的夜晚消逝。他们看似享受生活,展示生命的美好,同时也衬托出小女孩的生命的美好。

童话故事不仅是开启儿童心灵的要求,同时也是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的资源库。通过探索童话中的各种角色,让我们从多个维度从新解读童话,认识童话,了解童话。通过横向以及纵向各维度的比较与发现,感受“反面角色”在童话故事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通过“反面角色”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多方面地挖掘童话阅读的育人价值及教学价值,真正落实教学策略,实现价值增长。

参考文献:

[1]黄睿姝.动画作品中反派角色塑造[D].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2]周梦茹.动漫作品中的反派角色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5

[3] 韩江雪.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D].上海师范大学, 2021

[4]姚美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育人价值的实现研究[D]. 山西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