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团辅课如何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班主任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团辅课如何开展

李鹤

珠海市凤凰中学

有关文献报道4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检出率为24.6%,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个数量逐渐增加的群体不仅影响着一个个家庭,而且影响着未来人才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因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光靠专科心理医生和每间学校1-2名心理专职教师远远不够,班主任是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可以每天观察到学生的细微的表情、行为及情绪变化,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这也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基于以上,珠海市李鹤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班主任们借助团体心理辅导课例的研究,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自我调适可能性,更能有效提升心理品质,做好自我心理支持,预防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升班主任心理知识素养

1.加强心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工作室的班主任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订阅刊物、网络学习、咨询专家等方式,系统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主要有《当代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等书籍。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进行专题讨论、交流,通过理论学习及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效地把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含义、类别、作用与实践中需注意的问题等。

2.制定初中学生心理团辅课例研究与实践方案

(1)通过问卷和走访调查,梳理出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分析其成因。以工作室主持人所在学校初一、初二分别两个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家庭走访、个别谈话,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梳理出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缺乏理想和追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压力过大、厌学、经常受到抑郁、焦虑、自卑、孤独等不良情绪的困扰、情绪失控、亲子关系紧张、适应能力弱等。

(2)依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初中学生心理团辅课例研究与实践方案。工作室经过多次的研究、探讨,最后达成共识,制定出了心理团辅课例研究与实践方案,确立了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保障,以“教育性、学生主体性、保密性”为原则,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层面的切实需求,以课堂团体辅导为主要手段,以网络平台为辅助手段,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总体研究方案。

3.认真组织开展制定心理团体辅导计划

班主任创新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例,探索和谐科学的团体辅导方法,强化团体辅导的时效性---把握辅导契机,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探索规划初中三年心理团辅课程体系,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心理团辅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二、构建初中三年心理团辅课程体系

心理团体辅导课是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班级团体活动为载体,李坤崇(1998)认为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心理团体辅导课的实施,有助于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改变以往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极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是班主任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行为的实质,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提高内心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工作室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成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探索规划初中三年心理团辅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初一年级课例主题

1.学校适应:帮助学生认识现阶段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适应新环境。

2.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自己的变化,并接纳自己的变化。

3.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4.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家长、教师、同学和朋友,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5.自我认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6.情绪管理: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习管理情绪的技巧。

初二年级课例主题

1.青春期心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情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方式,学会自我保护。

2.学习心理:帮助学生运用各种策略进行有效学习,正确处理厌学心理。

3.人际交往: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与父母沟通。

4.人格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抵抗各种诱惑,学会面对变化的适应策略。

5.生命教育:让学生自我接纳,塑造积极发展观,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对未来充满希望。

6.情绪调适:学会有效理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学习同理他人。

初三年级课例主题

1.学习心理: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内外资源,提高学习效果,调适考试策略。

2.人际交往: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

3.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水平,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

4.情绪调适:积极应对现阶段的各种情绪体验,敢于面对压力,尝试阳光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5.升学指导:了解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同特点,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6.生命教育:帮助学习了解生命活动,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自我发展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建立有效的心理团辅课堂模式

工作室通过心理团辅公开课、讲座、研讨沙龙及教学设计的开展,深入探究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有效的心理团辅模式。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学情分析”: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找学生谈心及其他等渠道获取信息,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倾向,为其设计活动,优化活动过程,从而更有效地达成团体辅导的目标。

“活动目标”是课例编制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应当尽可能使目标准确、清晰,要具有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以学生为主体,将目标尽可能细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变化、行为表现和过程体验。

“活动准备”为了上好心理团辅课,班主任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准备活动课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游戏所需物品、道具等。

“活动导入”班主任根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活动。

“活动步骤”在心理团辅活动课中,为了有效地利用团体动力,引发学生在团体活动中互动和成长,必须精心地设计一个又一个团体活动(钟志农,2020)。这是心理团辅活动设计的主要部分,它展示了活动过程的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说明。

“活动跟踪”班主任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所获得的心理知识技能与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实践,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活动反思”班主任首先对活动目标的反思,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其次是对活动效果的反思,是否通过自己设计的辅导活动解决了班级多数成员在成长中遭遇的实际问题,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十分投入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心理震撼力和启迪,班主任进行及时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从而改进接下来的心理团辅课。

班主任通过开展心理团辅课例,达到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切实了解,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亲子关系、应对压力、交际、危机等方面的指导,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视角下的初中心理团辅课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