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便民服务   助推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3

优化便民服务   助推乡村振兴

尹开金

中共资阳市雁江区委党校,  四川资阳,  641300

要: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是便利企业和群众生产经营与办事创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便民服务乡村振兴

为了解掌握资阳市雁江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进一步完善雁江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进行一些深入思考,深入小院镇、东峰镇、宝莲街道和资溪街道等13个乡镇街道的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对雁江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今后如何发展完善进行了深入调研剖析。

一、雁江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举措及现状

2021年,雁江区经过充分调研,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批省级示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

(一)构建点面结合、横纵交叉的镇村便民服务体系

2021年,雁江区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治理水平四大任务,做实做优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机构设置标准化、硬件设施规范化、事项管理精细化、内部管理制度化、网上服务便利化等措施。一是构建起镇便民服务中心+站、办、所+村(社区)代办点+小区(院落)网格镇村便民服务体系。明确各镇街116项法定行政权力、34项公共服务事项、55项赋权事项、111项依申请服务事项、70项高频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110余项,村级代办80余项,让基层权力充分赋予基层,探索出丘陵地区镇村便民服务的新路子,有效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示范+试行的纵横覆盖。全区共建成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8个(托管镇、街道除外)、便民服务站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314个,首批重点打造宝莲街道、丹山镇、丰裕镇、中和镇、迎接镇5个省级示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下辖的5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层层落实服务责任,完善整个为民办事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二)通过抓典型、促建设,助推服务体系有序高效运行

1.打造便民服务+金融+产业服务体系。针对雁江区丰裕镇以柑橘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特点,创新便民服务+金融+产业服务体系模式。因地制宜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金融服务农业综合服务柑橘产业发展3个特色窗口,探索实施村干部+农民工+党员代表+志愿者帮办代办模式,实现柑橘种、养、售一站式服务,推动便民服务提质扩面,促进柑橘产业蓬勃发展。全镇共培育电商20余家,种植合作社47个、家庭农场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2个。

2.打造1+10+N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宝莲街道以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组织为引领,依托街道、村(社区)两级办事平台和党员先锋岗,打造1+10+N三级便民服务模式,即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70余支政务服务代办志愿队,形成上下贯通的三级服务体系,建立三级服务体系微信指导群,推行一网通办,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业务办理。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建设,雁江区在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进镇村三化建设中,也取得一定成绩。2021年,雁江区行政审批局被评为2021年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2021年全省镇村便民服务三化建设优秀案例单位。2022年,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发文确认雁江区丹山镇、中和镇、丰裕镇、迎接镇、宝莲街道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

二、雁江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多来,雁江区在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推进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对标省内先进,再结合雁江发展实际深入分析,目前雁江区在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的便民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阵地建设等硬件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1.阵地面积标准还有差距。雁江区在按照省级试点建设标准(省级标准为:人口6万以上最低标准不少于150㎡、人口3-6万最低标准不少于120㎡、人口1.5-3万最低标准不少于100㎡)逐一核实摸清现状,对全区有阵地的13个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深入调研,仅有小院镇、石岭镇、老君镇、资溪街道面积达最低标准标,达标率仅为30.76%,其中南津镇、保和镇、伍隍镇及宝台镇便民服务中心阵地面积在40-80㎡,无法满足当地常驻人口办事服务需要,限制了服务项目进驻,导致群众办事不能一次办好,多次多地才能办完,情况只是比原来好点,但老百姓对于镇村改革的意见就很大,可能会导致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2.专业人员配置参差不齐。一是便民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小院镇、石岭镇、保和镇、资溪街道仅任命了副主任,导致责任落实不实、协调沟通不畅、政策研究不深、管理运行不顺。二是混岗使用现象突出,1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共101个编制数(小院镇、保和镇、资溪街道、莲花街道均空编1人,堪嘉镇超编1人)。其中在编且在岗人员48人,仅占总编制数的53%;各镇(街道)站办所占用编制人员42人,占总编制数的42%;

三是人员到位不到岗,今年来,省市区部门单位在各便民服务中心临时借用人员5名,占总编制数的5%,基本上是熟悉岗位的人员,导致业务骨干流失,办事力量稍显薄弱。

3.三化建设经费保障不足。根据省市要求,雁江区在2022年底前,需完成13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3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按照省级试点建设标准费用测算,目前全区13+130镇村便民服务平台打造预计需400万元以上,省市均无资金保证,需由区级财政统筹,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二)便利效率等服务方面还需努力提升

1.群众办事便利程度及服务效率还不够高。2021年,省中心印发了全省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明确群众常办事项139项,我区因地制宜公布事项111项,事项集中率占省指导目录的80%,宝台镇、祥符镇、莲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仅进驻了3大类可办事项,关系到群众民生的项目都没有进驻全

2.事权下放存在磨合欠佳政务系统与行业部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的要求和进度未能同频共振,如赋权乡镇事项,经多轮反复征求区级部门及乡镇意见、并充分酝酿赋权后,区级相关部门对赋权事项政策传达、业务培训、系统配置、证照下放等方面响应不及时,业务工作基本都由乡镇在做,而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导致办事人员对相关事项的程序和手续不清楚,直接就影响办事效率。司法部门执法培训和业务指导未及时延伸到基层,由不是司法部门的人员做司法的事,就出现办错的事,严重的还出现上访的事件;乡镇部门和区级驻镇单位之间协调难度大,区级驻镇单位一般派一个工作人员,当地政府与他们协调力度也不够,导致在办事的程序上有脱节的现象

(三)便民服务中心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一是工作职能的认识不够,镇街在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外宣的问题,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认识不够,办事的项目不清楚,对这个机构的认识还是原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甚至理解为便民服务中心是多出的机构,不能为老百姓办事,还是按照老思路老办法先找镇政府或各站办所。二是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上级政府关注的事就好好干,不关注的事就忽略了群众的利益,出现办事中降低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办事过程中有推卸责任的现象,不跟办事群众说明程序和中心的职责,也不说明在哪个部门可以办等问题。三是缺乏监督机制,虽然设置了一些服务窗口,但是没有严格按要求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导致群众难以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群众对便民服务中心监督投诉渠道不畅通,甚至出现投诉无果、投诉无门的情形,从而没有有效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雁江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聚焦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推进阵地提档

1.标准化建设服务平台。一是要立足建好服务平台,从场地建设、功能布局、硬件设施等方面,对13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30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全覆盖规范化打造,实现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二是要规范办事流程、服务标准六统一(统一功能区划、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窗口信息、统一挂牌上岗、统一文明用语、统一服务评价),彻底打破原来的自然窗口单位界限,根据一件事办理程序和区域服务需要,全面整合窗口,重新梳理流程,实现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理、集中反馈,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填写一张表单、最多跑一次。三是升级打造标准化综合窗口,因地制宜建立便民服务1+N模式(1个综合咨询、受理窗口,N个分类审批服务窗口)窗口,设置1-2名便民服务专员,对分类专窗以外的政务服务事项实行综合受理,真正实行一窗受理、后台流转、最多跑一次。同时,各镇街可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增设特色服务窗口,如保和镇、老君镇结合农旅产业发展,增设文化旅游服务窗口,接受旅游咨询、投诉等。

2.高要求做好要素保障。一是成立雁江区镇村便民服务三化 区级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汇报,研究推进试点工作,构建党政主导、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在镇街实行定期调度的推进工作机制,如每周例会、每季度协调会、年初推进会和年终总结会。三是建议市区层面统筹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事项予以强力推进,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级层面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直接对镇(街道)便民服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予以奖励补贴,进一步激发基层争创示范的活力和动力。

(二)聚焦服务事项规范化,实现办事提速

一是要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推进城乡低保、社保医保、卫生计生、土地流转、宅基地变更等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基层,以一类乡镇(街道)、一张清单为目标,将省最新下放的126项行政权力分批次赋权到乡镇,让基层有权可施、群众有事快办二是要好好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机遇,推行一些可跨地区、跨领域的办事项目,也要多借鉴其他先进地区好的经验,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

四证(身份证、老年证、残疾证、生育证),三子(开店子、生孩子、摆摊子),两保障(医保、社保),形成25+X一件事一次办清单,推行兜底办模式。

(三)聚焦群众办事便利化,确保服务提效

1.实现平台功能多元化,推行便民一站式服务。一是将城乡低保、社会保障、卫生计生、医疗保障、就业培训、残疾服务、规划建设、土地流转、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惠民政策、农业生产、科技知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受理办理;逐步将市场监管、税务、林业等相关审批服务进驻便民服务中心。二是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将水、电、气、通信及金融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六统一进行组合分解服务项目,全方位全领域全智能的落实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2.力争办事方式智慧化,促进事项网办快办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全覆盖,确保基层便民服务平台通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办理业务。全面推广使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畅通政务服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理平台,实现天府通办·乡村方便二是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提供办事方便的线上线下办理方式,加大人社自助终端机、天府通办APP”“四川e社保APP”“天府市民云APP”“四川税务APP等镇村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移动端运用,不断拓展丰富群众办事站点,做到线上线下标准一致、服务一体,进一步实现从能办好办转变。

(四)围绕服务体系三化建设,推动队伍提质培优

硬件硬了,软件也必须要硬,一改善为民服务方式,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及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便民服务工作,配备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工作人员,以提升窗口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为抓手,开展便民服务跟岗学习”“专业提能”“业务练兵,让综合窗口人员从专项业务能手变成综合业务能手,做到少数人办多数事二是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要整合镇、村人员力量,统筹用好两级服务人员,村便民点有能力强的人员,可安排到镇级服务中心,打破体制限制,争取政策帮助留住这些人。也要大胆加强政策引导,吸收一些专业人才。三是全面创新四办一跟踪的服务机制(日常工作集中办、重要事情定点办、特殊群体上门办、法定假日预约办、办理结果有跟踪)和监督机制,全面做好帮办、代办、上门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做到办事有人引、事中有人看和事后有人评

推行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工作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保障。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支撑作用,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有效服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