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对降低全麻术后谵妄患者麻醉恢复室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降低全麻术后谵妄患者麻醉恢复室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李肖肖,陈红通讯作者,李赛男,周娟,陈珊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实践于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过程中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性。方法:被所选中的80例行全麻后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加入试验,手术开展时间起止节点为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依遵双盲法原则执行分组计划,对所产生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多学科协作护理)展开并发症和部分临床指标评估值的对比。结果:在两组所呈现出的苏醒延迟、心动过缓等症状的发生施以对比,观察组较与对照组居更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时间、住院时间数据较之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执行多学科协作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还能加快患者清醒,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价值。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全麻术后谵妄;麻醉恢复室;并发症

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进入麻醉恢复室后多会发生苏醒期谵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所致。谵妄指的是全麻未清醒时身体反复发生躁动,四肢和躯体张力增大。在患者发生躁动时可能会使各种导管脱落,也可导致心跳过速、血压升高等后果。对此临床采取了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本文特选取了80例全麻患者,探究多学科协作护理的实践价值,试验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主要围绕80例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截取时间轴: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依循双盲法原则完成分组工作。对照组的40例,男性和女性各自进行了23例和17例的选取,年龄含括了23~79岁范围,均值经分析所获为(51.10±1.04)岁;观察组的40例,男性和女性各自进行了22例和18例的选取,年龄含括了23~79岁范围,均值经分析所获为(51.12±1.02)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执行多学科协作护理:①建立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选择护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参与试验,共同制定预防术后谵妄的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史进行详细了解,主动与患者交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意识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前告知其全麻注意事项以及身体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③关注病情发展。完成手术后,患者被送入麻醉恢复室,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在发现异常的第一时间告知医生。④加强安全护理。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应对其四肢进行约束,关注其四肢血运、皮肤温度和引流管情况。⑤导管护理。协助麻醉师在合适的时机拔出气管导管,拔管前应先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以免发生误吸的情况。静脉通路选择留置针并做好固定,以防患者躁动时刺针损伤血管。⑥预防有害刺激。保持复苏室中适宜的温度,保持室内安静,将仪器的声音降低。根据患者伤口的疼痛程度,遵从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进行镇痛。尽量不选择会对患者带来躁动影响的药物,选择合适的时机给予肌松药治疗。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观测值对比:就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苏醒延迟、心动过缓、高血压症状发生情况展开对比;(2)部分临床指标评估值对比:展开对两组术后谵妄发生时间、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的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来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实施χ2 检验,当P<0.05意味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观测值对比

   两组在围手术期间的苏醒延迟、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较与对照组居更低(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观测值对比[n(%)]

分组

苏醒延迟

心动过缓

高血压

总发生率

观察组(n=4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n=40)

4(10.00)

2(5.00)

2(5.00)

8(20.00)

χ2

-

-

-

4.114

p

-

-

-

0.043

2.2部分临床指标评估值对比

   在对两组进行术后谵妄发生时间、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的观察比较时,发现观察组较与对照组呈现更低水平(P<0.05),见表2。

表2 部分临床指标评估值对比(±s,d)

分组

术后谵妄发生时间

拔管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n=40)

3.28±0.73

2.35±0.32

3.36±0.93

对照组(n=40)

4.45±0.82

3.89±0.45

5.55±1.04

t

6.740

17.639

9.928

p

<0.05

<0.05

<0.05

3讨论

全麻手术治疗患者苏醒期谵妄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症状持续时间不一,且会反复发生,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来预防该症状发生。谵妄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且会引发其他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对此临床采取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有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突发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预防不良情况发生。协助麻醉师在合适时机拔出气管,做好患者口腔护理,清理分泌物,防止误吸情况发生。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能够更全面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从而对护理计划作出适当调整。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住院时间、插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

综上,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到全麻术后谵妄患者的麻醉恢复室护理中对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可加快患者麻醉清醒,有利于术后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促进术后康复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2):141-148.

[2]熊利泽,邓小明.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18.

[3]简晓敏,刘焕仪,曾彦茹,等.不同麻醉深度下全麻术后拔出气管导管时患者应激反应与舒适度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12):1837-1840.

[4]黄莉,付素娟,陆洁如,等.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相关关系探讨[J].全科护理,2013,11(6):568-569.

[5]李仁虎,李家宽,郑立东,等.Narcotrend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0):968-970.

[6]梁艳,冷述新.麻醉病人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浅析[J].数理医学杂志,2016,29(9):1315-1316
基金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22xk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