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6
/ 2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周婉嫦

广东省恩平市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恩平市529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教育领域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训练的关注度愈来愈大,而音乐作为最基本的美育教育科目,优秀的音乐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训练作用巨大。在传统的观念中,音乐课就是带领学生听音乐,再教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加入合唱教学,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也是学生应对社会发展所必须了解的综合技能。无论是开展音乐的教学还是学习音乐,合唱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吸收知识最快,且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打基础的时候,在这一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合唱教学所产生的重要性,重视音乐的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心态等的全面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重要的隐性要求。

目前小学开展合唱教学出现的问题

1.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

  许多的音乐教师表示,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很难开展的,不仅需要教师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有非常强的管理能力。合唱与独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独唱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合唱是考验一群人的能力。合唱需要多个声部,而教师无法做到每个声部都擅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合唱教学的开展。而合唱需要将适合不同声部的学生放置在不同的位置,需要教师对专业知识和所教学生有很深的了解。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教师需要不断的重复相同的重点、维护课堂纪律,因此,对于教师的管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2.教学方式不合理

  由于合唱需要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域,需要教师对学生“区别对待”,声部、音域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同。以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是达不到这样的状态的。以班级为单位上课,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音乐素养都不同,教师只能是进行音乐的基础教学,例如乐理知识、音准、气息的掌握。但是学生即使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也不足够去开展合唱的教学。而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他们在教学时只能照本宣科,更是无法开展合唱教学。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合唱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

二、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1.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

  唱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让学生去学习如何唱歌却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许多学生不喜欢唱歌、学习音乐,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感知音乐中蕴含的多种意境,并不具备音乐鉴赏的能力。[1]因此,想要开展合唱教学,首先就要改变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充分了解音乐中所具有的“美”,以此来开展合唱教学。

  以《采花》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四川民歌,采用活泼、欢快的节奏表达了底层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首先,我引导学生去理解歌词,歌词中描绘了多种花朵,因此,我带领学生观看花朵盛开的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按照歌词花朵将歌词进行划分,邀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朵进行演唱。并且思考如何在演唱中将自己对花朵的喜爱表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感知和欣赏音乐,充分提高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表演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因此,教学难度非常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音乐技巧的训练。而小学阶段的合唱难度不是很大,所需要的技巧也不是很难,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合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迷人的火塘》这一首歌曲的教学为例。首先播放一首《爱我中华》MV拉开这节课的序幕,再进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侗族的相关风俗文化,借助图片和视频的播放,拓宽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视野。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二声部歌唱组、乐器组和舞蹈组,让她们进行创作,通过表演,发挥她们的潜能与才艺,不断提高她们的创造力与表演力。如何去将喜庆的情绪充分表现出来,创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合唱技巧、表演方式、乐器。[2]合唱不仅仅需要通过技巧来表现、还需要一定的肢体语言进行配合,因此,让学生自己进行合唱表演的思考和创作,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唱作能力,使得合唱不再死板和无趣,也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策略。

3.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合唱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歌曲,例如《游子吟》、《茉莉花》等。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传统歌曲或其他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歌曲,学生能够通过歌曲的内容、旋律和节奏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特点。其次,还可以学习歌曲的背景知识。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作者、创作背景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再次,在艺术作品中情感价值非常重要,学生要提高演唱技巧,本质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学生们通过演唱歌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只是为了合唱而唱歌。如《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合唱,经常会出现学生难于掌握音程高低的问题,导致和声教学难以顺利开展,这里可以借助课堂乐器完成旋律演奏,再进行合唱。最后,可以带领学生探究歌曲的情感表达。歌曲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学生可以理解和表达不同文化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通过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合唱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式,也是有效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正确方法。要想在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应该抓住核心素养的内涵,发掘音乐中蕴藏的核心知识内涵。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更多途径与方式去感受合唱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贺.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

[2]孙志强.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

[3]罗蔚.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