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契机,激发兴趣——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3

巧抓契机,激发兴趣——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刘文倩

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分成了写话和习作两个部分。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写话训练逐渐过渡到习作训练的关键期,时常出现畏惧、无话可写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适应从写话到习作的转变,逐渐形成习作意识、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可以从体验活动、阅读教学以及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巧抓契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习作转变的关键期,它既要联系小学低段的写话训练,又要为小学高段的习作训练作铺垫。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写话过程中接触较多的是看图写话,写话的篇幅也仅仅是几句话;到了三年级进行习作时,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较多,习作的字数提高到 200——300 字,许多学生一下子就陷入了习作的困境: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因而,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意义重大,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写作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以及习作能力。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从体验活动、阅读教学以及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巧抓契机,帮助学生完成适应,快乐地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一、巧抓体验活动的契机

对于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帮助学生在习作前克服恐惧心理, 乐于去写,在习作中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走进自然

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有写景和状物类型的习作题目,如何让学生对此类的习作题目有兴趣呢?走进大自然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体验。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可以在写作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看看花草树木。在看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观察,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了,那么在进行习作时便有素材可写,有感受可抒。

(二)游戏体验

在进行写事的习作时,尤其是游戏类的习作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玩一玩。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性的要求学生把过程记录清楚,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神情等并关注自身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感,教师的习作指导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在进行“那次玩得真高兴”习作教学之前,我带领学生玩了一个“蒙眼画脸谱”的游戏。先讲清楚游戏的玩法与规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做游戏。课堂上一阵阵的欢笑声将习作氛围推向高潮。当学生进行习作时,因为有内容可写,有感受可抒发,很快他们就完成了初稿。一个同学这样写道:

他急急忙忙转完三圈后立刻抓起笔开始画脸,他一边画我们一边在座位上哈哈大笑,越笑他越慌张。最后,他把嘴巴画到了眼睛上,一只耳朵咧到了下巴颌上,胳膊长到腿上……我们都笑得快喘不过气来了,甚至有的同学一边笑,一边啪啪拍桌子,还一边咚咚跺地板。

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并且是真挚的。

(三)感官体验

在学生习作刚起步的阶段,完成一篇习作是有较大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比如,三年级上册有一篇习作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师可以将实物引进课堂,在观察时引导学生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甚至可以尝一尝。而在对一个场景描写时,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或看视频、图片等引导学生获得五种感官上的体验。这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会减少写作过程的痛苦,写出来的内容也能避免干涩、空洞。

二、巧抓阅读教学的契机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阅读和写作既能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尤其是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模仿和借鉴更是写作文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抓住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契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跟着课文学结构   

什么是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谋篇布局。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成功的骨架可以架出文章的精彩。“总-分”结构是三年级课文中常见的构段、构篇方式,要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构建文章框架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结构,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帮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如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即可让学生观察文章的结构特点,不难发现这篇文章是标准的“总――分――总”结构,接着可让继续观察中间部分的结构,会发现每个小的段落又是“总――分”的结构特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在引导学生弄清它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可让学生将过渡句的写法应用到习作中去,进行仿写训练。孩子们有了例文作参考,降低了写作难度,表达的灵感也在笔尖喷涌。

(二)跟着课文学写作顺序

学生在写作文时时常会出现顺序紊乱的问题。因此,学习写作文还要学会使用恰当的写作顺序。三年级课文中几种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和空间顺序。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并学会分析写作顺序,训练学生构思成文,把读落实到“写”上,进行仿写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就采用了时间顺序,学习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来写自己的家乡。有了范文的引路,学生写起来言之有序,且即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三)跟着课文学手法

1.学习修辞手法。三年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类的课文,文中经常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把景物写得具体、生动,给人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模仿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后习题中就有相关练习: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通过课堂教学,既给予了学生范例,也能帮助学生当场练习,及时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方法。

2.学习动静结合手法。在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中,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能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如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作者描写了燕子的飞行美和停歇美,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在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章动静结合描写的妙处之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小动物写得灵动可爱。

3.学习写出人物特点。写人物作文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写,写出来的人物不生动的现象。其实,三年级下册的几篇课文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如《我不能失信》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小宋庆龄面对父母劝说、坚定地信守承诺的高贵品质;《剃头大师》通过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以及具体的事例来突显人物特点,这是值得学生关注和学习的。学习完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用上一两种写法来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三、巧抓习作评价的契机

通过及时、有效的习作评价,学生能够得知自己在一次习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能够发现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也能反思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策略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课堂生成。因此,习作评价对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中的能力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习作评价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评价指标单一,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长期以往,学生得不到肯定和成就感,也就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与自信。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1.知识与能力方面: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就是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评价时可从学生习作中语句是否通顺,有无知识性错误以及是否运用了学过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过程与方法方面:新课程理念倡导我们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不仅仅关注结果,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评价时可从学生平时是否注意阅读积累,是否留心观察生活以及习作后是否能自主修改习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师不能通过相同的模板和水平去评价学生,不能要求学生形成一样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评价时可从是否表达真情实感,思想是否积极向上以及是否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沟通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1.自我评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教师可教给学生具体的修改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等。这样的做法促进了学生习作主体性的发展。

2.学生互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因此在作文评价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修改习作这一过程的主动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和评价他人的习作中,获取素材,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对习作的评改更有方向性,教师应经常进行示范评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个别篇目或者章节,通过投影进行详细的点评。评价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对于不足之处可以用商榷性的语气委婉指出,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1.评价符号的丰富性。一般的习作评价符号比较单调,大都是在好词佳句下加圆圈或波浪线,最后再写上总评等级。习作本发下后,少数学生会为得到一个优而欣喜,为本子上多处的圈画感到自豪,但一般的学生可能没有特别的感受。再从孩子的天性看,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只有常变常新的东西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不懈努力。如画一些可爱的表情,用上当下的流行语以及贴一些贴纸等等。

2.展示平台的多样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需要教育者的鼓励和赞赏,才能激发出更加强烈的参与和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打造展示习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如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让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年级的板报上登出,在班级的公众号上发表,在校园电台中播出等。

3.评价标准的多层次性。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就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习作评价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作文水平等因素的不同给予进步性评价或特色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一丝真情的流露,很有特色的开头以及语句写得通顺等都可以给予学生表扬。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用心用情的激励诱导。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从体验活动、阅读教学以及习作评价三个方面巧抓契机,保持耐心、爱心,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并运用写作手法,会减少学生对于写作的排斥,慢慢喜欢上写作。但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所限,而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于现状的把握肯定不够全面,指导方法也不够深入,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与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吴松涛.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胡雪芬.小学生习作展示方式初探.小学教学研究[J]. 2012(32)

[3]张正阳.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新课程(中)[J]. 2011(03)

[4]李霞.小学中年级习作评价方式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J]. 2017,14(06)

[5]何占楠.浅谈如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读书文摘[J]. 2014(02)

[6]陈秋丽.重视读写结合 提升语文素养——写景类文章读写结合浅析.新教师[J].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