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将积极心理干预融入学生日常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浅谈双减背景下将积极心理干预融入学生日常教育

姓名:董亚平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单位邮编:411201

摘要:积极心理干预就是指借助恰当教育手段,有效预防和控制由于学生自身形成的心理危机,而对其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属于学校教师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从双减背景下将积极心理干预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借助恰当手段,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这对其后续成长与发展来讲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双减;积极心理干预;日常教育

前言:当前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使得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加上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压力,导致一定数量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在双减背景下,采用恰当方法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及生活态度。

一、创设以学生为本学习共同体,加强积极心理干预

在学生日常教育期间渗透积极心理干预,首先要让他们主动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并从中获得相应知识和经验,促使其个性化得到良好发展。国外学者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观念,其认为教学的根本并不是课程内容,也不是思维的环节,而属于人际交往过程。人际交往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且强调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其潜能得到激发,同时利用创设学习共同体的模式,让学生和教师在有效学习期间建立新时代下良好人际关系。为此,日常教育期间,教师可利用游戏化模式引导他们实施自我介绍,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主动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与其展开有效互动及交流,借助两者近距离接触,拉近师生间心灵距离,以此形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如此一来,在发现其存在心理问题时,即可及时实施恰当有效的积极心理干预。最后,教师还可组织团队活动,让他们在合作期间建立健康的心理,形成成熟的学习共同体,并把积极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团队活动中,推动学生良好发展[1]

二、打造新型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的时代下,应围绕学生日常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的优势,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三个角度着手,创设出更为恰当有效的融合体系。首先从教学方面来讲,应将积极心理干预,渗透到学生的各个学科中,有针对性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到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逐步更新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到积极心理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其次,从教学活动角度来看,应围绕学科特点,采用互相借鉴的模式,把教学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最后,还应运用互联网特点,创新教学手段,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等方面实施有效融合,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2]

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较强心理素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时,还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心理素质,注重对其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有着直接联系,而若想使其拥有较强心理素质,就应有目的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融入到各种各样丰富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加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及自信心,以此实现强化自身心理素质的目的。创设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并实施恰当有效引导,譬如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各种体育类及文艺类竞赛,还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承担志愿者的角色。利用此种方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还可使其体会到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充分意识到拥有健康心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利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以此降低心理问题的产生[3]

四、打造健全心理健康平台,创建信息互通机制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逐步演变成学生掌握信息的关键渠道,为此高校教师应积极借助网络优势,打造网络心理健康平台,进而达到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第一,构建微信交流平台,教师可充分利用班级微信和QQ群,向学生传送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干预。第二,创建心理咨询中心,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创设出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得到有效进行,为此学校应尽可能打造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为他们给予专业化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服务。总的来讲,学校应打造出专业化线上心理咨询机构,由专门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负责,并制定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相应规章制度,以此确保积极心理干预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可在学生中挑选出有着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作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的工作者,学校应尽可能为他们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所需要的设备和场地,及时对设施更新换代。除此之外,教师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创建线上心理咨询室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在此期间掌握他们真实学习情况、生活状态和思想动向等,并了解学生对当前热点话题的看法和意见,若发现其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促使其以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及生活中。第三,构建网络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学校教师应设计出较为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校园中所有部门、班级和年级有关信息实施归纳与整理。针对部分必须第一时间处理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传送到相应部门,此外还可结合学校真实情况进行权限的设置,达到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随时监测和及时危机预警。对于一些需特别关注和保护的学生群体,教师可及时与心理健康中心联系或为其提供恰当建议。

五、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构建良好校园环境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借助该活动了解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使其形成健全人格并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身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推动其良好成长的引路人,为此教师必须要将自身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注重活动力度,避免对学生造成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带动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在学校更好地学习及生活,防止各种心理问题对其身心造成影响。基于此,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掌握其真实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借助生动且内容多元化的主题班会、讲座等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更多充分。譬如,可进行以“生命无价”“与生命同行”“感恩”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这部分活动,落实好积极心理干预,使其形成正确三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结论:总而言之,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内容,其应充分意识到对学生展开恰当心理疏导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围绕真实情况,将积极心理干预渗透到学生日常教育中。同时,还应注意切勿对其形成学习压力,应采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借此使其养成积极向上、自信开朗的性格,以饱满热情融合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徐逸菲.积极心理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J].青春期健康,2022,20(22):68-71.

[2]林蓉.积极心理教育与服务学习课程融合的价值探索和实践途径[J].高教学刊,2019(16):60-62.

[3]赵润.积极心理教育提升高校课堂质量的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