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效策略

焦欣

阿鲁科尔沁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025550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让更多的孩子有了自主阅读的时间,但是阅读策略的不当让阅读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使得阅读往往成了无用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的阅读方法、安静的阅读环境、正向的阅读内容是阅读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只有明确阅读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主动性,就会阅读能力有更好地巩固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学生卸掉了肩上超负荷的担子,校外培训机构的精简,也让孩子们有了更自主的选择。不论是“五项管理”还是“双减”政策的颁布,根本目的是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那么,节省下来的充裕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当然是阅读。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普遍关注孩子的阅读,原因之一在于,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形成,而文学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孩子们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丰富与提升自己的语言、审美,形塑他们的价值观,更可以延展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了解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阅读兴趣欠缺。如今电子产品的兴起,让很多小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孩子们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是完成家长、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认为自己通过阅读能获得什么新知识,新见解。经过问卷调查,70%孩子喜欢漫画书,10%的孩子喜欢科普类书籍,只有20%的小学生愿意看文学类的书籍。

(二)阅读时间匮乏。从时间上来看,大部分孩子阅读时间不足从小学放学至晚上睡觉前,供小学生支配的时间大约有4个小时,看电视 (包括上网) 超过2小时的家庭却占到了26%,如果再扣除吃晚饭时间估计有不少孩子没时间读书。

(三)对阅读资源了解欠缺。大部分家长选择书籍的时候,缺乏对阅读资源的了解,甚至对孩子的喜好缺乏了解。如果家长孩子买书,首先要对书本作者及内容本身有个大体的了解,同类型、同题材的图书多进行一些比较。为孩子选书的时候,也问问自己以下的一些问题:这本书是不是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和经验?这本书是否能激发孩子探索和阐释文本的欲望?这本书是否能和孩子的经历、兴趣和关注点联系起来?现在更多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能安静读书,对内容不了解,不掌握,于是,更多的阅读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

二、阅读能力提升的措施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知道,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文中的信息,包括意义的信息和情感的信息。有些内容浅显、语言相对平实的文章,或许读上两遍就明白了;对于那些经典的、有深度的文章,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读不熟就难以深入感受和理解它的语言和内容,更谈不上鉴赏了。同时,阅读还是我们学习语言和写作的重要途径,熟读有益于感知和记忆,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语言运用和思想表达。多读几遍,常常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不待老师讲解,自己已经基本明白了。中外的先人对此早已有了经验,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能生巧”等。不仅阅读能力形成离不开“熟”,大凡学习、行事,“不熟”恐怕都难以做好。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

1.找出关键性语句阅读的基本能力是阅读好一个段落的能力,把握段落的中心是读懂一段话的出发点和基本落脚点。一段话的中心有的是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的,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没有中心句,需要读者经过分析句子及其之间的关系来归纳出段落中心,这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的支撑。一般来讲,分层是一种精读的习惯,也是一种技能的运用。这种技能练习的步骤基本是:分解—提取重要信息—合并相关信息—概括。

2.圈点批注圈点批注是一种技能,是形成精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需要阅读者自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体会,找感觉,最终熟练掌握。所谓“批注”,是将自己阅读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可以将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经过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意义,注明出处,写下来;也可以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或是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等。批注多是要言简意赅的。圈点批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如同其他任何一项技能一样,需要经常练习,自觉运用,才能熟练掌握。

3.快速阅读。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学会了“碎片式”阅读,这种“碎片式”阅读让我们的阅读速度有所提升,信息的来源广,渠道多,信息的内容也多样化,多元化。虽然我们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扑面而来,这也是社会发展需要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达到这个阅读速度,不仅需要精读水平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快读阅读技能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首先,要在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眼睛要对所读文字进行快速扫描,不能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不能蠕动嘴唇读,也不能回看,即尽量看一遍就不再重看,因为这些都会影响阅读速度。其次,不是一个字、一个

字地阅读,而是带有相当的跳跃性的读,即在视觉扫描中敏捷地获取必要信息,并且在大脑中重现出语言的全部内容和形式。这种技能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和需要锻炼;如果是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要大胆过滤掉与问题无直接关系的信息而进行筛选式跳读。具有了这样的习惯,你拿起一篇素未接触过的材料(专门性学术论文除外),就能大声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你的语感以及视觉扫描中准确捕捉语言信息的反应速度体现出来了。这就是一种快读阅读能力。

(三)安静的阅读环境

1.学校环境。近年来,校园是学生读书的第一环境。许多学校都在打造“书香校园”,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有了显著的改善。在校园内,教学安排有一定的读书时间和阅读指导课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可以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大家一起安静的读书。老师要求学生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提倡并鼓励学生制定阅读卡,规定阅读时长,教师定期批注,督促并检查。有些学校制定了良好的阅读激励制度,如语文教师创新阅读方式,在上课之前选择有悬念的课前小故事,如《列那狐的故事》《柳林风声》《吹牛大王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等,每天读到紧要关头就戛然而止,吊足孩子们的胃口。这时教师把最先知晓这个故事发展的权利作为奖励,奖给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孩子,允许他把共读的那本书带回家阅读,优先知道故事结局。无论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渴望得到表扬奖励,都会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教师可以把班级图书角优先借阅权也作为一种奖励。除此之外,每月评选“读书明星”,颁发奖牌标志,培养学生的阅读荣耀感也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也可以家校结合,让学生自主补充图书资源,学校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图书漂流或建立班级图书角来让学生参与图书角管理工作,把爱书、护书的习惯养成与日常的阅读行为结合起来。

2.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氛围、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阅读效果,更能增进亲子情感。一般家庭阅读可以从幼儿阶段就开启。我们经常在朋友家里、书店、绘本馆看到一些这样的情况,家长着急的“指读”书中的文字,让很年幼的孩子记字音字形,或是刚刚开启一本书的阅读,就不断地对孩子发问,对于孩子自身形成的阅读思维产生了强硬的引导,这对于儿童的阅读而言都是一种干扰,会影响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如果我们给幼儿选择图画书讲读,让孩子专注读图就好,让他们自己发现图画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家长只负责解说、讲读书中的文字,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领略图画之美、声音之美和故事之美。这样的阅读没有负担,是充满了愉悦感和阅读体验的,能更好地建立他们对于书本的兴趣和早期的阅读习惯。家长给年幼孩子讲读图画书或童话故事的时候,不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过多的问题设计,那会影响、干扰孩子阅读的连贯性。但我们要特别注意孩子自己对于文本的回应,他们的思考、困惑与问题,家长要做出积极而又及时的回复。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案设计上保持明确的目标,在阶段性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与小学生积极地沟通。不断加强学生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主动性,就会对自身的成绩和能力有更好地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荣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19-20.

[2]敏兰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考试周刊,2020(8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