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学生社团活动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农村普高学生社团活动建设初探

王通林

浙江省台州市新桥中学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校在推行学生社团活动中收获了一些结果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深以为社团活动课程化才是社团活动建设的未来

关键词:社团活动 课程化

一、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背景

学生社团活动是活跃学校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从而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教育、共同服务、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社团活动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环节。在我校近120年的办学历史中,也曾经涌现过优秀的学生社团,如野火文学社、书法协会等,但不知从什么时间起,学生社团活动悄无声息的停止了。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社团活动。”次年学校决定恢复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发展中心提交了《台州市新桥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方案》并附《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台州市新桥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和《台州市新桥中学优秀学生社团评选办法》,由团委执行新建社团的申请审核和学生加入社团的申请审核,面向学生招纳志趣相投之士,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并聘请学校老师或校外老师为指导老师的社团。

二、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现状

我校属于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活动多集中于体育艺术类和人文素养类,有汉文化研究社注重各种文化礼仪学习,也注重舞台走秀呈现服饰文化;有声入人心社注重诗朗诵的感染力;有舞动新中社注重中国舞蹈的形体之美;有羽毛球社和篮球社注重赛事组织能力;有轮滑社注重技巧和竞赛;有动漫社围聚二次元的爱好者……社团活动中心也基本具备空间功能,包括2个办公区域1个活动区域和1间衣帽间,室外墙壁装点社团介绍。

但随着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1、呼声很高,行动很弱。大部分学生觉得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点缀学习生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真正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时,仅有极少数学生敢于报名,且社团成员缺乏主心骨和认同感,社团活动一度不能开展。2、需求很多,付出很少。学生希望参与社团活动能收获很多,希望学校提供物资帮助、经费支持、导师指导、时间满足、场地保证等等,也希望社团活动能出一些成果,但学生甘愿为此付出的物质、金钱、时间和精力却极少。3、自娱自乐,不求衔接。社团活动仅限于校内环境,学生沉浸在自我的一方小天地里,不对接校外活动,缺乏横向交流。4、社团活动内容零碎,未形成体系。这段时间流行什么大家就学什么,很多学生都发现,参加了一学期的社团,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学了些什么。这就违背了社团建立之初的本意,也未能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三、学生社团活动建设的未来

为做到学生社团活动精细化、校本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和特色,学生社团活动应朝着课程化方向进行。

(1)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意义

课程因其特定的目标、内容、教师、时间、空间、评价及组织等要素,强调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及实际效果,以“课程化”的方式管理社团,能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持续开展,有效解决学生社团缺少长远规划以及缺少培养下一任负责人的弊端,传承社团活动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2)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解读

以体育社团课程为例,区分体育社团课程与体育必修课及体育选修课之间的关系:1、授课对象不同,必修课授课对象是固定行政班级的学生;选修课授课对象是单个年级有共同兴趣爱好并有机会选择该课程的学生;社团课程授课对象是全校不同年级对同一个运动项目有共同爱好的学生。2、学习形式、学习时间不同,必修课授课形式是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教材按照大家相同的教学进度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高中学生每周两课时;选修课是教师根据该课程制定的学习计划指导监督学生完成该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一般每周一课时;社团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几级参加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课程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同社团学生之间交流进行学习,一般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周末开展学习,学习时间学习方法更为灵活。

“课程化”应在尊重社团活动独立价值的基础上,借鉴课程管理的思路对其进行规范,其必要性体现在社团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与学校正式课程的相关性上,而其程度则受制于学生社团的交往方式、群体状态等对学生社会情感、心理发展以及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方面。针对传统的学习类、科技类等学习为主的社团,适宜按课程的规范进行管理;而对与学生生活、娱乐、健身等密切相关的社团,以及自愿活动性质类的社团等,适宜要求其按社团章程运行。

(3)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指导老师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创建的组织,学校可为学生提供配备专业指导教师的建议,由学生社团和教师双向选择、自愿结合,学校只提供建议,做好记录和评价工作。对于某些专业性强、校内无人可指导的社团,学校在学生需要的情况下,可聘请校外人士担任专业指导教师。

(4)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评价

课程评价是检验一个课程效果达成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学德育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社团活动的评价要做到关注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调质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强调参与互动几个原则。总的来讲,目前社团活动的集体评价只能是一种激励手段,比如评出“优秀学生社团”,但个体评价还是空白的。在社团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中,一是要求指导老师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及时对学生的观念、品行“生成”的过程进行了解,以便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德育学科教师,作为德育学科活动课程表现评价的补充。二是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进行自评反思,促进自身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谢萍.中职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的路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