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增效减负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2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增效减负思考

武光丽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初级中学

摘要:双减政策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对初中物理学科而言不只是关注课内的45分钟时间,而是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开拓第二课堂并优化学科作业的设计,达到全面减负增效的目的。比如课内要设计主题学习活动,使用“小先生”模式,应用多元评价体系;第二课堂要因地制宜,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科作业要多样化,分层化,生活化。

关键词:初中物理;双减;增效减负;教学方法

双减政策明显指向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审美观念等的培养。其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示在于,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让学生能动的、独立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并围绕减负增效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不需要再做大量的习题、完成大量课后补习,也能提高学习成绩和效能。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内质量

(一)设计主题学习活动

主题物理学习活动更契合课标要求、学情,更有助于学生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也符合双减精神。

教师在设计该类活动时要打破学科界限,选取恰当的主题。比如围绕着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划分主题;或者基于速度、温度知识对“我们”的帮助确定具体的知识点主题。将活动的缩影放在厨房中的电灯、跳高向下蹬、拉车比推车省力等有趣的内容上。确定主题之后还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例如组织探究沸点的主题活动就可以使用在青藏高原煮不熟鸡蛋的例子,设计平面镜成像的主题活动就可以借用“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谚语。情境有趣生动,可引发学生对常见物理现象的思考,想知道为什么。教师再将这种“为什么”变为活动子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方式逐步完成实践,比如要测量小石块密度就需要先通过讨论明确小石块体积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小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借用已掌握的方法对小石块的密度进行计算。

(二)引入“小先生”模式

构建“小先生”模式的物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表达能力,优化教与学的质效。考虑到学生的物理学科基础和综合学习素养,该模式更适合应用在复习课和习题课上,让学生有更加自如的发挥空间。

前期应使用“小先生”选拔制度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利用比热容公式计算热量的习题课前就让学生预习课件,回顾知识,做习题,要提交习题并附上解析。教师会从中选择答题正确、思路明朗或角度新颖的学生,作为习题课上的“小先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被选拔上的学生不仅会获得积分,还会出现在班级学习光荣榜上。课上由该名“小先生”讲习题开始:展示自己的作业,分析解题思路,再用通过习题所总结到的知识说明一下比热容实验现象,并给自己的学生们提出问题[1]

(三)应用多元评价体系

及时性和终结性评价有助于初中生客观认知自己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习不足,也可以基于这些不足推动下一学习环节。教师应当应用多元评价体系,并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教学开始可以在黑板或多媒体屏上公布标准化的评价量表,考察层面涉及到知识和科学素养两部分,包括课本知识、答题水平、科学素养等。

比如课堂练习、小组实践、个人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先结合量表给自己作出评价,其他学生再基于该名同学正在展示的课堂学习结果也进行评价,教师则给出总结性的建议。在评价之后让学生改正习题,修正物理实验的思路,或完善活动的方案。时间允许,二次实践部分的活动可放在课堂内完成,之后还要进行一轮评价;时间不允许就作为作业放在课后。

二、开拓第二课堂路径,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一)因地制宜使用社会资源

真正落实双减提到的“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需要物理等学科教师开拓第二课堂,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并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第二课堂的形式、内容要与地区所具备的资源相匹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学校所处城市科技产业发达、科技人才丰富,就可以利用物理社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深化课堂知识。比如组织无人机社团、简易机器人社团、3D打印社团,学校与相关科技机构合作,共同组建社团基地,借用机构的物理设备设施、协调指导教师,推动学生了解无人机等领域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在掌握无人机等的结构、飞行原理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实用价值。学校位于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教师就可以使用物理发明小制作的方式推进第二课堂,请学生搜集身边可用的、能完成电学实验的常见材料,在教师指导、同伴协作之下制作有趣且实用的小装置,比一比谁的最有用、最省材料[2]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避免第二课堂成为作业课、习题课,还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了解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物理知识,给学生充分实践和大胆试错的机会。

比如前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初中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对于哪一大类的物理学科知识更有兴趣,再组织科技手抄报的设计活动。活动第一阶段组织学生线上参观国家、省、市的科技馆、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在线浏览科技乐园、月球探测、机器人体验、物理奥秘、人体奥秘等展厅和展品展项。学生可提前了解本次活动的内容,按兴趣组成小组,每一小组集中了解某一部分的展区和展品,从中整理出有用的或新颖的物理知识、知识素材,将其作为手抄报的资料,截图打印或画出模型、誊抄文字,形成本小组的活动作品。教师在过程中只负责管理秩序,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优化学科作业的设计,锻炼综合学习能力

(一)布置多样生活化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是教学重要环节,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对作业的结构、类型等进行优化。同时考虑到初中生物理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的成长诉求,可以布置多样化的生活类作业,包括实践体验生活的、解决生活问题的、基于生活现象拓展知识的,和创新创作类型的作业。

比如让学生动手使用家里的砂锅和铁锅,记录同等体积凉水的沸腾时间,比较一下砂锅和铁锅的导热性能。或者自选器材观察一下光在水流中的全反射现象,可用图画、文字记录下来,并总结现象的特点,用物理知识分析原因。更可以让学生使用线上线下渠道搜集资料,了解冻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危害,撰写阅读报告解释这种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避免危害发生、减少危害影响的可行性办法[3]

(二)坚持动态分层理念

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基础、水平有所差异,又需要教师使用分层的作业设计理念,同时要做到动态分层。比如给学习基础薄弱、一般和良好的学生布置不同量的课后习题作业,习题的难度也有所区别,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或总结学习经验,或拓展学科视野、历练学习本领。教师可以月份为周期评价学生的进步情况,再调整分层的范围,并利用奖励性措施调动下一层学生挑战上一层难度作业的主动性,使其自发自动成为动态分层中的一环。

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关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等的联系为主线,既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也通过多元的实践路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学习物理的快乐,增长学习自信,提高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 浦丹宁.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引导策略[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4):22-24.

[2] 徐浩.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实践课堂的构建[J]. 江西教育,2023(23):36-37.

[3] 张徳立.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探讨[J]. 科普童话,2023(1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