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价值及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价值及教学策略

黄燕飞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 830011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书中含有大量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有效推进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的教育,既要明确其在学生成长中的教育价值、情感价值和德性价值、也要立足教材,积极探索传承革命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价值;教学策略

引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创造的,以先进的革命理论和制度、崇高的革命伦理道德和革命作风、不朽的革命精神以及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高中语文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语文教材基于立德树人的要求,增加了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

1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价值

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效果明显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为高中生提供高体验、高价值的课程探究活动,推动高中生走向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以及品质优良。而且,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还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优质有趣的红色故事、革命英雄以及教育素材,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性以及体验性。此外,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还能够为高中生提供高层次的思想启迪与品德教育,展示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够成为教师自觉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突破口,助力教师将红色教育活动融入语文教学,引导高中生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争做红色新人。所以,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帮助教师积淀丰富的课改经验与创新方法,加速科学育人观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2高中语文革命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教学缺少“新鲜感”

革命文化类课文具有极强的德育价值。正是因为其耀眼的德育价值,教师在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时,常常忽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忘记了革命文化熔铸在一个个语言文字里。教师教学时在德育方面过度发力,往往枯燥地进行道德说教,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语文教学缺少语文味,学生逐渐失去阅读革命文化课文的动力,更遑论革命文化的精神传承。

2.2教师对革命文化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依然缺乏深刻的了解,对革命精神缺乏深度理解,关于革命文化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充实。教师对革命文化相关内容的熟悉与否、重视与否,决定着传承革命文化教学过程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3高中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策略

3.1立足教材,以文化人

教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具有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媒介性。一方面,语文教材是经过顶层设计的意识文化与语文教师之间的媒介;另一方面,语文教材是汲取知识经验的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媒介。故语文教师要想处理好国家期待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重视对语文教材的充分利用。只有充分了解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内容的分布及编排情况,语文教师才能以灵活多元的视角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其次,语文教师绝不能通过枯燥的说教、机械的灌输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应当遵循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在师生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以文化人”。例如教师在进行《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诗歌中的生动处、动情处,必要时应利用多媒体积极创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情境,带领学生跨越时代的鸿沟。再次,语文教师在依托革命文化选文教学时,不能盲目地“唯课文是从”,要注意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注释等资源。只有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语文教学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以“革命文化”为导向,创设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革命文化为导向,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蕴藏在语言文字中深厚的革命文化。(1)夯实学科认知情境:(2)丰富个人体验情境:助读系统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了单元导读、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提示,取消了课后练习。教师引领学生在课前从这几部分获取学习提示,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明确研读方向、丰富阅读体验。(3)融入社会生活情境:由于时代久远,学生们无法感受革命年代的战火,很难领悟革命烈士不畏艰难、舍身为国的爱国情怀。网络上关于革命事件的信息真假不一,学生对革命文化认同感低、兴趣缺乏。面对这一教学困境,教师要把革命文化选文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相关情境内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对革命战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3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课标中,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均突出强调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连接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桥梁。学校和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长征胜利万岁》一课时,就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与长征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遗迹、志愿服务、英雄人物采访、红色旅游研学等,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多维度感受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

结语

总之,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是教师开展红色教育、革命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宝贵素材,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潮,将革命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打造高体验、高价值的革命文化教育阵地。教师应以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为物质基础与研究对象,将学生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牵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郭靖雯,王照年.高中语文教学中革命文化的渗透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0):4.

[2]王崧舟.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课程逻辑与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0(15):6.

[3]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17(0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