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鸿铃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362600

摘要: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处于经验型抽象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刻、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PPT、多媒体等方式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解释物理实验,同时Flash等数字动画可以将实验的细节清晰呈现,并通过模拟仿真等形式构建物理场景。由此可见,物理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促使物理课堂多样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但是在融合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如PPT制作不够精细、内容质量较低、仅会利用网络直接下载课件等,导致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探讨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具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价值性,相关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物理教师高效开展物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融合教学

引言

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教育教学领域来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海量的资源,教育的发展前景也越发广阔。然而,从目前初中物理课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情况,教师没有在教学时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采用传统的“口述+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并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致使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力。为了改变这一教学困境,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流程、演示抽象知识、融入丰富资源等,使学生能够在充满现代化技术的学习课堂上提升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巧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前导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于后续提高其物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识的最好动力,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前导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接下来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章节的知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相关实验以及生活中的“光现象”做好课前导学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于该章节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光现象”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光的基础知识,同时能学会使用一些实验仪器去探究光的规律.在正式开展这一章的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以“生活中的光现象”为主题的课前导学探究,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现象”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光现象形成原理的探索欲.这一章一共有五个学习板块,教师展示的光现象内容要覆盖到每一学习板块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比如,这章第一节学习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大家比较熟悉的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生活现象就是日食和月食.在以前,人们把月食现象叫做“天狗食月”,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不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就迷信地将月食现象看作是大灾难出现的前兆.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动画给学生讲述“天狗食月”的故事,引入这一现象的形成原理,这样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为之后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日食和月食相关的科普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月球运行到地球的不同位置时,由于太阳光线的直线传播而导致“日食”和“月食”的不同光现象。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更易理解这些光现象的形成原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了整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操作本领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基础和关键前提,针对初中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能力的培训将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本领的重要路径。学校应当加大对教师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引导教师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实施管理与教学,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一是培训内容多元化。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应当与物理教师的需求、现状深度融合,如微视频、Flash动画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物理模拟实验操作的演示等,此外还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常见故障的解决、线上教学平台资源及功能的合理使用等等。二是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是采取校本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网络研修的模式。事实上,虽然网络研修相对方便、快捷,但是所产生的培训效果并不可控,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通常忙于工作,不仅需要教学还需要备课,因此所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精力有限,再加之网络研究培训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教师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懈怠。但是,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采取网络研修,学校均应当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以推动教师深入学习,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

3.以信息技术拓展物理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

物理知识的容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认知状态。教材只是实施物理教育的基本媒介,要想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教师应该主动去开发教材之外的有效资源。在利用信息技术去丰富、整合物理教学内容时,教师既可共享数字资源,如某个物理公式的发现史、物理学家的研究故事等,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展需求,去整理适合学生的网络资源。同时,八、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独立搜索、应用网络资源的权利和能力,可以让他们围绕某个物理实验搜索实验流程与演示视频,或者通过贴吧论坛去获取更多的解题技巧、学习方法等。例如以《神奇的眼睛》这一课为教学案例.学生在生物学科中虽然了解显微镜、望远镜这两种工具的使用,但并不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不利于学生对一些先进设备的了解。对此,学生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前下载了知识点需要的资源包:显微镜、望远镜的操作技巧视频,显微镜、望远镜原理图片,以及这两类工具的使用说明及范围等。这样使学生既能从科学角度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又能根据视频内容练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操作方法,科学使用这两类工具去观察不同的物体。将物理学科学习的透镜基本知识与生物学科如何使用显微镜与望远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跨学科融合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课程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物理课程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采用恰当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此为学生营造更具感染力的物理课程学习环境,全面提升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锋.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线上教学探讨——以“浮力”复习为例[J].物理之友,2022,38(11):38-39.

[2]周荣华.“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2,24(17):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