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晨间运动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3

托班幼儿晨间运动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傅梦佳

萧山区党湾镇勤诚幼儿园,311221

晨间运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充分发挥这一时段的教育契机,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玩法创新等途径,促进幼儿在晨间运动中自主性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健康、语言、认知、社会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里,师幼互动的质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晨间运动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尤为重要。当良好的师幼互动形成之后,幼儿和教师都能在晨间运动中获得相应的发展与进步,从而达到推动晨间运动整体质量全面提高的效果。

一、剖析幼儿晨间运动中师幼互动的问题

(一)幼儿参与度不高

在幼儿园,幼儿的一切活动始于晨间运动。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幼儿参加晨间运动的程度不高,表现为:幼儿园晨间运动时间短,部分家长未能按时将幼儿护送入园,幼儿错过了参加晨间运动的时间;幼儿因睡眠时间不足或分离焦虑而产生负面情绪,不愿意参加晨间运动;由于天气原因,幼儿不喜欢参加晨间运动。

(二)教师准备不充分

教师对幼儿园晨间运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不重视晨间运动,设计的晨间运动形式过于单一,缺少趣味性和目的性,晨间运动材料多倾向于皮球、跳绳和沙包等,具有拓展空间的低结构活动材料,如垫子、轮胎、木质组合运动器械等使用率不高,造成幼儿参加晨间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缺乏晨间运动的氛围

幼儿园晨间运动通常以早操为主。早操站点占据着较大的活动场地,而很多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又难以容纳所有幼儿,教师只能安排幼儿分批开展晨间运动。没有轮到做早操的幼儿只能在场地一旁开展运动范围不大的球类运动或绳类活动,如抛接球、跳绳等。幼儿开展晨间运动场地受限,晨间运动缺乏轻松自由的氛围。

二、晨间运动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自主的环境创设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户外场地分布在幼儿园的不同区域,大小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包含了绿树萦绕的大型器械区、平坦的前操场、狭长的后操场、日晒较长的楼顶平台等。在以往的晨间运动,9 个班级虽能分区开展活动,但内容、形式难免有所雷同,通常以教师预设为主,幼儿按部就班地进行。如何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发挥环境的生态特点,使孩子们的晨间游戏更为丰富、自主,是实践的第一步。 教师以“课题组引领—教师经验支持—幼儿游戏探索”三步策略实现了环境自主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模仿到创新”。

1. 从无到有。

做好游戏前的预设与环境准备,是幼儿晨间自主游戏开展的前提。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游戏主题,为各班活动打下第一块基石。通过集中研讨,教师们提出了预想的方案,如幼儿园中的人工草地器械多,树木环绕,有教师提出可以借助这种天然的生态环境,开展躲避、袭击等游戏;二楼平台一侧墙面紧靠三楼,其余三侧为栏杆,平台面积较小,可运用线、绳、挂钩类物品把墙面栏杆结合起来使用。讨论后,全体教师要投票选出 6个预设的主题方向,分别是野战、骑行、球类、钻爬、平衡与投掷。

2. 从少到多。

经过一学期晨间自主活动的探索,幼儿的游戏焦点不仅仅聚焦于户外,教室内、廊道中、音体室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空间。下雨天也阻挡不了他们游戏的热情。小班幼儿发现教室旁边的楼梯铺上垫子就能变成“超级大滑梯”;阅读区又高又粗的大圆柱,常会吸引孩子们原地起跳“摸高高”;大班幼儿将班级里的桌椅堆叠、倒放、排列,连接到榻榻米,活动室逐步变成了“趣味冒险岛”……追随孩子的兴趣,教师与幼儿共同开发了“楼梯滑滑乐”“趣味冒险岛”等新区域,游戏主题从 6 个增加到 10 个,从户外延伸到了室内,空间使用更加的自主,环境创设更为多元。

3. 从模仿到创新。

虽然有了主题引领,但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仍会场地创设仍会出现局部雷同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幼儿园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环创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看到了用轮胎创设的墙面游戏,用绳子创设的平衡游戏,用柜子创设的攀爬游戏等,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幼儿园各个角落开始有了创新的风景:“惊奇一线”的墙壁上挂上轮胎、“愤怒的小鸟”中增设了雨伞投掷、“球球世界”也延伸出“竹”球乐园等。教师不断挖掘模仿对象的优势要素,学习并运用自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突破,达到更优。

(二)自主的材料投放

丰富多彩的晨间运动材料是促进幼儿晨间自主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原有的晨间运动材料有沙包、飞盘、轮胎等,但随着主题的深入,材料的丰富性、趣味性、象征性都有待于提高。为此,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自制和创意使用,影响着游戏的发展。

1. 明确收集的材料。

在主题引领下,幼儿制作了材料收集计划表,根据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列出了晨间运动所需的材料清单。 

2. 材料的调整组合。

晨间运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组合方式不同、摆放位置不同、使用人数不同都赋予了这些材料新的生机。

(三)自主的游戏玩法

自主的游戏玩法即幼儿自己选择玩伴、自己创设空间、自己生成游戏。可以利用教师准备的各种材料,也可运用自带的玩具、自己收集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探索。

1. 自己生成。

幼儿的游戏中充满了教育的契机,童言稚语中饱含幼儿的兴趣与愿望。教师捕捉到幼儿兴趣后,可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如你想怎么玩?想用什么材料玩?碰到了什么问题?你觉得可以怎么解决等,逐步引导幼儿一步步生成和实现自己的游戏。

“楼梯滑滑乐”就是孩子们自己生成的游戏玩法。 活动起源是接连几天下雨,孩子们不能到户外活动,小一班的韬韬萌发了用走廊的楼梯玩滑滑梯的想法。教师捕捉到孩子的奇思妙想后,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先组织幼儿共同思考讨论:怎么在楼梯玩滑滑梯? 当孩子们提到用泡沫软垫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泡沫软垫会滑动,提出要使用厚垫子。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幼儿园里寻找适宜的材料。通过不懈的努力,孩子们从各个角

落找到了较厚的单块 PU 垫、大块可连接的 PU 垫、迷彩垫等。再次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较厚的 PU 垫太容易滑动了,大块 PU 垫又太占楼梯的空间,迷彩垫不好滑动等问题……一次次的尝试激发了幼儿继续寻找垫子、 探索游戏的热情。最后在家园合力下,孩子们收集到了一块一体式 PU 垫,“楼梯滑滑乐”正式开张,在上上下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大动作,也收获了满足、愉悦的心情。

2. 合作生成。

合作是幼儿学习中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自主晨间运动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场地、材料,还能自主选择同伴,教师往后退一步的指导方法,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互相配合、协调、接受对方的建议、给予对方帮助,从而实现共同目标,收获游戏的成果。 刺激战场的“翻纸箱”就是幼儿合作生成的自主游戏。

3. 混龄游戏。

混龄游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开始创设环境,到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实现全园混龄游戏,需要经过一个幼儿“熟悉材料”“了解场地”“认识教师”的过程。在实现场地自主的过程中,教师实施“三步走”的方法:“创设主题”“共享玩法”“打通混龄”。混龄游戏会为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游戏呢?游戏中一定需要教师提供完全不一样、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材料吗?其实并不一定,同一份材料在混龄中也能生成不一样的游戏玩法。

三、幼儿自主晨间运动取得的成效

(一)幼儿的发展

1. 量化发展。

自主晨间运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场地、内容、方式,他们的运动量足够吗?能否拥有健康的体质?为此,教师随机在每班追踪一名男孩一名女孩,记录每个月身高、体重、心率等 18 项体态、体测情况。从中发现幼儿的身高体重都呈上升趋势,仅一个学期,有的幼儿身高增长了 3 厘米,体重增长了 2 千克。幼儿整体体态均为中上水平,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2. 动作发展。

自主晨间运动中幼儿的动作发展体现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往高处走,另一个方向是向宽处行。往高处走的是“更高、更快、更强”,活动中孩子们在足球场上跑得更快、在“愤怒小鸟”里投得更远、在翻越高墙里抓得更稳、在搬运轮胎中臂力更强等。向宽处行的是孩子的动作模式积累越来越多,或者是运动经验越来越丰富,如“刺激战场”上能灵敏躲避、攀爬绳上能协调平衡、骑行道上能降速漂移,孩子的身体动作更有力量、更加协调灵敏,也拥有更多的创造性。

3. 学习品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自主晨间运动中,孩子不断地收获良好的学习品质。玩什么?到哪里玩?和谁一起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幼儿在自主选择、自己计划、自创游戏的过程中越来越自信,而且乐于尝试和挑战,在小伙伴的带动下更加勇敢地参与各项活动。实践中,幼儿在参与自

己喜欢和想要参加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模仿教师、同伴,自己找到差距,努力参与某项自己感兴趣或是感觉自己需要提高的活动,相比过去教师主导的晨间运动,现在的幼儿更开心、更专注、更认真,也更勇敢。

(二)教师的发展

1. 观察力

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开展自主晨间运动的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教师逐步明确自己观察幼儿游戏的目的,并能运用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先以概览的方式全面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从中发现幼儿在玩什么游戏?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幼儿的游戏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接下来还可以怎么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锁定目标、重点观察,并使用录像、拍照、速记等方法,将目光聚焦在有研究价值的幼儿行为和游戏事件中,便于后续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为推进下一次的活动提供依据。

2. 指导力。

指导是教师对幼儿自主晨间运动的有效支持。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不同方式落实指导策略。有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参与者,在对抗游戏中,加入一方阵营;有

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发现优点予以鼓励,发现困难予以支持;有时,教师是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幼儿共同搬运材料,共同布置环境,共同讨论游戏的玩法等。教师的指导策略体现在放手自主游戏,体现在积极的语言指导,体现在善用材料暗示,体现在适时的提供经验支持。

3. 反思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自主晨间运动中,教师的两种反思力在发展。一是游戏后的评价与交流,教师发现评价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原地进行,也可以在回班后进行。游戏后的回顾由幼儿来描述自己的游戏过程,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 反思总结,能够帮助孩子梳理出更加有价值的东西,让幼儿透过这个游戏使自身游戏水平得到提升。二是教师对自己的反思,主要包括场地创设、材料投放、引导语言、引导方式、游戏推进点等的思考,梳理出较为有效的指导方案,切实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