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1
/ 2

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

赖慧芳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脊柱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均单次排尿量、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排尿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排尿情况;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正确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密切关系到本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2]。膀胱功能训练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现被广泛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中,该疗法通过建立规律性储尿与排尿活动,促使膀胱内残余尿量减少,改善排尿功能[3]。间歇导尿是指在需要时插入导尿管至膀胱内,使尿液规律排出,其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的金标准[4]。本研究将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脊髓损伤<6个月;③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④年龄20~70岁;⑤留置的导尿管已拔除,B超检测到膀胱剩余尿量超出100 mL;⑥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出血、脑梗死、心脏病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②合并膀胱肌肉损伤、严重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及肾积水等疾病;③非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④既往行泌尿系统手术治疗;⑤泌尿系统畸形;⑥合并精神病;⑦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失语症状导致不能配合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脊髓损伤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①规定饮水量和排尿间隔时间,饮水量1500~2000 mL/d, 200~300 mL/次,每次饮水和排尿间隔时间应>2 h,20时至次日6时禁止饮水;②crede手法排尿训练: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拍打患者耻骨联合上方,连续拍打3~4次,3 min/次,然后双手按压患者腹部,3~4次/d,寻找排尿扳机点;③间歇性清洁导尿:每隔6h进行1次导尿,每次<500 mL,根据残余尿量适当调节导尿频率。膀胱功能训练1次/d,5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具体如下:制订患者的饮水计划,早中晚各约400 mL,10:00、16:00、20:00各约200 mL,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 600~2 000 mL,遵医嘱行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导尿时机: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 mL以下,残余尿量200 mL以下,则每8 h导尿一次;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 mL以下,残余尿量300 mL以下,则每6 h导尿一次。当残余尿量连续3 d在100 mL以下时即可停止导尿。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100 mL记为治愈;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为100~200 mL记为有效;排尿症状无改善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排尿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连续3 d日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取连续3d记录数值的平均数;生活质量:采用科室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 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n

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7

22

15

10

37(78.72)

观察组

47

28

17

2

45(95.74)

2

6.126

p

0.000

2.2两组排尿情况的比较干预前,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均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均增加,且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排尿情况的比较(x±s,分)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日排尿次数(次)

20.08±2.25

13.17±1.46a

20.27±2.29

8.93±1.32ab

日均单次排尿(ml)

59.44±6.28

160.53±16.73a

59.49±6.31

214.82±18.26ab

注 a: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3。

表3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7

63.89±2.46

71.03±4.58

观察组

47

63.51±2.67

83.25±4.35

t

0.209

8.407

p

0.416

0.000

3讨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上尿路损伤、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对尿潴留的治疗与护理尤为关键[5]。本研究将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均单次排尿量、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间歇导尿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排尿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边静,张为民,王宇峰,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1):100-104.

[2]刘培培,贾露露,牛向宝,刘杏花,刘堃,王鹏.温阳通利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09):152-156.

[3]常保东,王继成,张力等.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83-84.

[4]何晓庆,马燕兰.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9(3):3795-3799.

[5]李萍,张小兰.揿针联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22,21(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