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动作真正动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3

 让人物动作真正动起来

黄月英

东莞市高埗镇东联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200

内容摘要:学生习作水平高低关键在于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模仿,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记录,学会修改。每一期习作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法可依,学生的习作水平必有一个质的提高。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必能实现习作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记动作          品动作        修动作       改动作

“内容具体”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小学生习作常见的毛病是: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细致,不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精神风貌。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想出了种种办法,有些甚至无奈地、强制性地规定学生习作时的字数,结果学生习作的字数倒是七拼八凑地凑够了,但用心观其习作却发现结构凌乱、语言啰嗦,表述不明,内容空洞,不生动,不具体,让人看了乏味。究其原因就是细节描写不过关,不扎实。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或者说,细节描写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作品的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使文章具体真实、生动形象。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习作写具体、写生动呢?今天我重点就如何指导中年级学生把人物动作写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写人记事的文章占的比例非常大,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离不开写人。任何一件事大多数都是人做的,因此把人物动作写具体显得极为重要。写人记事的文章只要作者做到把人物动作具体化,形象化,细致化,生动化,这篇习作绝对是一篇佳作。

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人物动作写具体往往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学生掌握的难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绝非易事。我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在日常批改习作中,常常发现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仍然不能把细节写具体,归根结底是中年级习作教学不过关而导致的。要把文章的细节写具体有许多方法,可以说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10多年我一直潜心于小学习作的研究与探索,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实践告诉我,这一操作确实让学生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真正把细节写具体,确实收到实效,特别是学困生也可以获得质的飞跃。我常常对学生讲任何一篇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只要细节描写到位,绝对是一篇好文章,这就是写作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些高深的道理如果光靠老师的娓娓动听的讲解,是没用的,必须有一套可行的方法。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让人物动作真正动起来。

一、看动作,记动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每一周必须在星期一定好一个主题,并把这个主题告诉学生,这就是本周我们要写的内容,因此我们这一周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转。比如:我们这一周定的主题是写一个怎样的人。

习作要求:这一周让我们细心观察身边的一个人,注意观察他每时每刻的所作所为,然后通过写一件具体的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题目:一个的人

引导学生必须先确定好人选,再用自己的慧眼留意人物的一举一动,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观察的重点,一定要铭记在心。每天晚上要求学生用一两百字把自己观察到的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下来,务必把人物动作写具体。要求学生必须写真人真事,告诉学生“真实”才是习作的根本。从源头上杜绝假、乱、空。每一个人只有从小学会观察,学会真实地记录,学会把看到的转化成文字,才会真正学会习作。

二、读动作,品动作

    时刻围绕本周习作主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文中一些精彩的细节加以赏析,让学生懂得这样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表达真情实感。在无意识中渗透细节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其作用,并加以品析,学会运用。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习作。因此我在授课时除了围绕本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外,还刻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品味课文中每一个精彩的动作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与感悟,推敲作者此处写作的方法,写作的目的。细心品味此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等。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尊严》一课时,课文中有多处对人物进行了动作描写,每一处的动作描写,作者都颇具匠心。

比如: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这一句中哪一个动作词引起大家的注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蹲”字引起我的注意,因为这个“蹲”字让我体会到年轻人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想做给别人看,他是真心真意为大叔捶背的。

:对,一个“蹲”字让我感到人物那种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在观察人物动作时一定要专注,牢记在心,写作时正确运用恰当的动作词,显得极为重要。

又比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中也有许多地方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

师:请找出句子中描写动作的词,从中体会到什么?

:句中描写动作的词有“伸、摸、说”,这三个动作词形象地表现出爸爸对雨来的关心与疼爱,一位父亲对小孩的那种亲昵之情跃然纸上。

师:你说得太棒了。可见动作的准确运用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平时的习作中一定注重细微动作的描写。

每一期习作我都会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一方面的写作知识,每一期都抓一个点来重点训练。在讲授每一篇文章时,都会刻意倾斜这个训练点,由此及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不断从课文中汲取新的写作技巧。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句进行读中品,品中读,萌萌之中,学生对动作的描写铭记于心。可以说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真正理解透彻时,确实在他们的习作中彰显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读也会偷”之快感。对动作描写真正做到质的飞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三、评动作,修动作

“玉不琢,不成器。”字不修,不成文。为什么此处要强调一个“修”字?因为我要让学生把自己所写每一篇文章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对待,只有用心打磨,才会出精品。任何一件精品的出炉,必须历经千锤百炼。因此我要学生认真对待老师的评语,用心去修正自己的每一处毛病。特别是每一处该用哪一个动作词,怎样用方为妙,更需要三思而后行。在写作前向学生表明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态度决定成败。因此面对学生收上来的习作,我会着重对学生有关动作描写的段落做出恰当的点评,尽量做到点评到位,评语具体、可行性强,让学生能根据老师评语进行合理的修改,真正做到用心修正每一个字和词。

修改前

我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下来,膝盖流血了。回到家里,妈妈拿来药油帮我擦拭。妈妈轻轻地来回帮我涂抹,伤口已经被妈妈处理得很干净了,没有刚才的那些脏泡泡了。妈妈把纱布一圈一圈地往我膝盖包扎好。在瘀青的地方用活络油来回擦,有小伤口的地方就用万花油轻轻擦,这样伤口不会被辣到。一次次擦到青的紫的黄的都变成红色的才停下。

修改性建议

妈妈从哪里拿?分别拿了什么?先怎样做?接着怎样做?到底怎样擦拭?请用上不同的动作词把整个过程写具体。

学生修改后

我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摔下来,膝盖流血了。回到家里,妈妈不急不慢地从柜子里拿出医药箱,一边开箱子拿药水和药具,一边让朋友们把我扶到沙发上坐好,把脚放平。然后开始帮我上药。妈妈分别拿出了棉花和消毒水,先把棉花堵在瓶口上,按住,把瓶子一倒,让药水渗到棉花里,再反过来,把棉花拿出来。先看看我的伤口情况,然后就有次序地,一点点地往我伤口上涂,把伤口上沾着的草碎啊沙子啊泥土啊一点点洗去,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痛。

妈妈轻轻地来回帮我涂抹,伤口已经被妈妈处理得很干净了,没有刚才的那些脏泡泡了。妈妈把纱布一圈一圈地往我膝盖包扎好。在瘀青的地方用活络油来回擦,有小伤口的地方就用万花油轻轻擦,这样伤口不会被辣到。一次次擦到青的紫的黄的都变成红色的才放下。

可见有效的点评,有建议性的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指引,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语要真正做到具体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学生才会真正懂得修改的方法,这样学生的自改才有效,才有进步,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演动作,改动作

在一个班级里,学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群人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比别人差。每一次习作批改不管教师的评语多么具体、明确,他们还是不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改来改去都是老样子,丝毫没有半点进步。面前这一群人,我往往采取亲自演示法,在教导每一个学生时,都是边演边讲解边引导学生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学生只要把教师刚才演的一一写下来就行了。

比如,在本次批改习作中发现不少学生写家人在过年时进行大扫除,贴对联,做年菜,照顾老人等。但学困生都没有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具体,我为了让学生把本次习作写好,亲自在课室进行演示。

亲自演示

一开始,先叫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要求全班学生用心观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每一个动作告诉站在讲台前的那位同学,并让他及时写在黑板上。我用左手提着一桶水从门口走进课室,轻轻放下。

师:我做了哪些动作?

生:提、走、放(板书)

接着我从讲台上拿来一条毛巾放进桶里,再拿上来,左右手分别拿着一头往逆时针方向拧,直到把水拧干。

师:我又做了哪些动作?

生:拿、放、拿、拧(板书)

紧接着左手拿布,右手拉来一把椅子放在黑板前,右脚先踏上,左脚再站上去。左手伸直,从左到右擦拭黑板,又从右到左擦拭黑板。几个来回,布变黑了,接着从椅子上下来。

:我又做了哪些动作?

:拿、拉、放、踏、站、伸、擦、下

我走近水桶,弯下腰,把毛巾放进桶里,右手拿上来又放下去,还不时左右手用力搓一搓,最后把布拿上来,双手用力拧干……

:我又做了哪些动作?

生: 走、弯、放、拿、搓、拧(板书)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一起数一数,老师刚才一共做了多少个动作?(不计重复,共用了20个动作词),这一个数字告诉我们在习作前一定要把自己当作一台摄影机,按下慢镜头,让人物的动作慢慢地在脑海中呈现,越慢越好,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要用上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反复呈现几次,再写下来。你所写的这一个特镜一定非常精彩,必定可以达到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效果。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现在请大家用上老师教给大家的方法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一来,学困生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身教重于言传,他们在亲眼目睹老师的一举一动后,再次进行慢镜头的回放,人物所做的动作一一跃然纸上,修改起来更轻松、更有高效。

修改前

有一次,爷爷对爸爸说:“我要去上厕所,扶我一下吧!”爷爷说完,爸爸就扶着爷爷去上厕所,慢慢地走过去,一会儿就回来了。

修改后

有一次,爷爷对爸爸说:“我要去上厕所,扶我一下吧!”爷爷说完,爸爸就帮爷爷穿上鞋子,拿好外套披在爷爷身上,就用右手扶起爷爷,左手拿好吊瓶,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向厕所。到了厕所就帮爷爷脱下裤子。回来时,爸爸又帮爷爷穿上裤子,并对爷爷说:“这儿地滑,您走路小心点。”说完,就扶着爷爷的手,让爷爷走到病床上,先左手把吊瓶挂好,再一次帮爷爷脱下鞋子和外套,又把枕头给弄好。爸爸说:“这枕头软不软,要不我给您换个软的。”说完,爸爸从医院的箱子里拿出一个干干净净的枕头,给爷爷换上。

由此可见,要指导学生把一个细节写具体并非朝夕之事。必须长期观察、亲身体验、感受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用心教导,学生才能将细节刻画细致具体,才能妙笔生花,才会出佳作。

总之,学生的习作是一个不断磨砺,不断实践,不断收获的过程,而这,正是习作的魅力所在。那就让我们与学生一起走进习作,去攀语言之藤,摘言语之瓜;顺认知之水,推想象之舟;品生活之理,成意义之章,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享受习作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①【读书推荐08.0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 【语文论坛】

②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导练》第182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