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罗君丽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摘要:课后服务有助于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对提升“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支持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课后服务;质量提升

2017年3月教育部刊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家长接送学生的困难,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情况,认为学校必须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1]。目前来看,虽然全国各地中小学在积极进行课后服务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和研究者也提出诸多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对策和方法。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仍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虽然全国各地小学虽然重视小学生课后服务组织工作,但并未针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在课后服务的课程结构内容和目标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导致部分小学在课后服务活动计划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尤其是未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立场上进行课后服务课程的选择和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未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2]。总体来看,缺乏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已成为当前课后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资源供给和整合力度不足

目前,大多数小学课后服务基本由本校教师承担,未充分发挥社会层面力量的价值和作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提倡的多元主体参与,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落实。在此情况下,对于县域内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由于师资配备力量存在不足,大多数老师采取全科授课教学,同时县域和农村地区教育场地也无法为家校社合作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导致本来工作压力较大的小学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工教学内容,导致教师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最终影响到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质量提升。

(三)课后服务配套保障制度滞后

目前,在小学生课后服务方面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配套保障制度体系,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保障措施方面存在缺位,导致小学生课后服务出现前方吃紧现象[3]。例如,学校要做好小学生的课后服务工作必须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同时还需要社会部门和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但部分需要较强专业性的课后服务在场地协调和经费落实存在困难,导致课后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单一,缺乏多元化课程的实际情况,建议学校建立以作业为基础,构建起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兴趣课程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就是学校开设的课业辅导课程,教师可以检查和辅导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当天作业,力求实现学生回家后的零作业;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根据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确定相关的课后服务内容,并将其作为小学生课后服务第二时段的主要安排,从而丰富小学生课外生活,充分发挥学校在小学生教育领域的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兴趣课程,就是针对小学生不同兴趣爱好提供的个性化课程。针对小学生实际,学校可以设置学习、科技、体育、歌舞等各个类别的社团活动,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参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实现多方位才艺的展示,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更为精准化与个性化的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三)积极整合外部资源,实现资源供给多元化

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后服务形式单一,主要以学校教师承担的实际情况,学校应积极联合外部资源,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课后服务形式。首先,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有效利用线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优质网络平台资源应用于课后服务课程[4]。同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尤其将优秀教师组织起来,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线上辅导教师队伍,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搭建起互联网共享平台。总之,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升小学课后服务执行效能,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家庭在课后服务支出。其次,学校应充分整合社区资源,积极争取基层政府的支持,通过多方协商和因地制宜的方式,实现课后服务提供形式的创新。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周边各种资源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不断拓展课后服务空间;通过鼓励志愿者退休教师等人员加入课后服务工作中,减轻教师在课后服务压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入第三方机构作为学校课后服务资源的有效补充,促进学校课后服务资源的优质与均衡发展。

(三)强化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要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必须构建起良好的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明确决策定位,当好掌舵人。当前,小学生课后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因此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学校负责具体实施,社会层面的力量广泛参与,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

首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要对课后服务工作作出科学的安排与规划,针对当前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课后服务实施实际,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应在明确,在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中学校作并非无限责任主体,要有效避免模糊不清的责任边界,降低学校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其次,经费和人员保障是课后服务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完善经费和收费制度,有效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看,一方面,完善课后服务经费支持制度,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设立课后服务专项费用,制定课后服务教师的补贴方案,保证经费投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建立课后服务收费制度,作为财政划拨经费的必要补充。当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成本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收费标准,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为名义进行乱收费。探索梯级收费制度,针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有效缓解因费用问题所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社会募捐方式募集资金,专门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设备购置和改善,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

三、结语

小学生课后服务有助于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难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双减”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小学生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随着“双减”政策的稳定落地和实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有效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此外,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以双减政策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学生课后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颜艳秋,时芳芳.多彩社团助力“双减”提质增效——滕州市鲍沟镇中心小学借助社团课程体系提升课后服务质量[J].山东教育,2023(28):2+65.

[2]廉小祥.“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3(21):20-22..

[3]蔺莉娜.提升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06):73-74..

[4]牛志强,马少峰.“双减”背景下城区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以L市城区小学为例[J].甘肃教育,2023(0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