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初中课堂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戚耀辉

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

摘要:本研究通过分析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分析可以增强自主学习的因素,然后针对当前现状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课堂、数学、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理论及特征

在学生学习时,学生应用合作交流、探索的方法在大脑中建构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互动产生信息的意义过程。同时每个学生对于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的背景都不同,所以都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建构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时会选择性的对信息进行接收、加工、整合。学生不会完全的接收所有的信息吸引,而是有属于自己的标准,会接受自己认为对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在教学时,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发展特点,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说明教材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学生的有意意识。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就是当主体受外部刺激或内部自我刺激时,能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反应,或自我控制下进行的选择。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2、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主要是学习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已经较为系统化,其符号体系十分严谨、公式结构较为特别、图表变化较为形象。因此,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1) 抽象性。数学中学习的函数及其图像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与之直接对应的东西,都是抽象出来的理论概念。

(2) 逻辑性。数学的所有定理及结论都是经过从古至今一系列的严格的证明才被确认下来,许多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符合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3) 应用性。几乎任何学科的学习与掌握都离不开数学学科的铺垫,而且数学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3、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3.1培养学生养成数学预习的习惯

3.1.1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预习作业

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育程度等都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上要尊重这种差异,不能一刀切。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稍高,需要多动脑筋的数学预习任务,而数学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则需要易于理解,提高信心的的问题。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分析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的施之有效。

3.1.2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学生在预习数学新课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书本上的概念、例题过多,学生无法正确辨别自己需要阅读的内容,更不会对需要预习的数学内容进行正确的分析。所以作为老师要逐渐帮助学生形成习惯,学会自主预习。要培养学生学会找到这节课的重难点,重点问题在本章、本模块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需要深度了解和掌握,而难点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难点问题都不相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若能找到相应的重难点,会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听课,数学成绩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3.2设置数学学习计划

设置数学学习计划,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前期最重要的准备阶段,做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计划,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按照类型可将自主学习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由数学学习深浅度的问题可分为了解、熟悉、理解、掌握、简单运用、综合运用等几个部分。但目标的设置不能过于死板,要懂得变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随时改变目标。但也不能把时间安排的太满,长计划的兴趣。

3.3注重家庭氛围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家庭的教育更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若家长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言行,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不断地给自己进行充电,那么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有自己的想法,敢想敢拼。所以老师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因为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们才能真正的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自主学习的意义与优势传达给家长,希望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学会在监督的前提下逐渐放手,给孩子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只有学校和家长两方面及时沟通、同时配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3.4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枯燥的,数学的符号更是抽象不易理解,要想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身边的生活环境等进行教学,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数学。

3.5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若将所有的知识和内容一股脑的教给学生,学生没有思考,不会举一反三,更无法灵活运用。老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多思考、爱动脑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发现,不怕错误。遇到问题时,能寻找到多种办法去解决,不拘泥于课本,并能选择最简单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这种思维方式,积极发现、热衷探究、积极表达,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会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迸发出更多的新想法,由此形成发散型思维。

4、总结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数学交朋友,从而爱上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荣誉感、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通过教师和家长思想的改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