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以“邓稼先”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3

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以“邓稼先”为例

罗华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邓稼先》是一篇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课文,通过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篇课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对于英雄人物充满敬仰之情。他们对于邓稼先这样的杰出人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且《邓稼先》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学生应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学生还应能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成语和句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学会如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此外,学生还应学会如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学生应能感受到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如何从邓稼先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己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学生应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人生经历、科学成就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的结构、脉络和写作技巧。学生应学会分析课文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和议论性语句,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作者通过邓稼先的事迹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生应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

(1)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邓稼先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学生可能对于课文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和议论性语句分析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传承和发扬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邓稼先的事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如何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传承和发扬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播放有关邓稼先的纪录片、事迹介绍等视频,或者讲述一些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自主阅读法: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邓稼先》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标注重要词汇、成语和句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关于邓稼先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和议论性语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脉络和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入一些关于邓稼先的具体事例,如他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邓稼先的事迹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5.拓展延伸法:教师让学生尝试写作以邓稼先为题材的作文,如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感悟或评论等,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和传承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分享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讲授环节、练习环节、反馈环节、总结环节)

1.导入环节:

(1)情境导入法:

播放有关邓稼先的纪录片、事迹介绍等视频: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关于邓稼先的纪录片或事迹介绍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影响。这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教师通过讲述邓稼先的一些典型事迹,如他如何投身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如何克服困难取得科学成就等,让学生对邓稼先产生敬仰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教师在讲述邓稼先的事迹时,强调他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敢于创新等品质,让学生对邓稼先的形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法: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上,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教师在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对邓稼先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邓稼先形象的描绘,特别是他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注重要词汇、成语和句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阅读法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自主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邓稼先的形象特点、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邓稼先的认识。

2.讲授环节:

(1)合作探究法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学生组成。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课文中关于邓稼先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和议论性语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结构、脉络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分析这些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的叙述方式、描写手法和议论性语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且通过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需要在沟通、协作的基础上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需要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法

教师引入一些关于邓稼先的具体事例,包括邓稼先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在科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具体事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例如,邓稼先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思维等,这些都是他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3.练习环节:

(1)拓展延伸法

让学生尝试写作以邓稼先为题材的作文,包括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传记、感悟或评论等。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进一步理解和传承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传承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深入思考和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例如,邓稼先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创新思维等,这些都是他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

(2)总结反思法

教师让学生对《邓稼先》这篇课文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回顾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这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接着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学生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需要梳理自己在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参考。

4.反馈环节: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参考。教师在点评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点评学生作文后,需要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环节:

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也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将邓稼先的事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如何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传承和发扬。

首先,回顾邓稼先的一生,了解他在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以及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邓稼先坚定的爱国主义信仰、无私奉献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团结协作的品质以及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次,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将邓稼先的事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邓稼先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在追求个人利益和享受时,我们要学会无私奉献,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如演讲、征文、参观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最后,要引导学生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传承和发扬。让他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邓稼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设计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邓稼先》这篇课文的理解、对邓稼先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认识,以及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讨论、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学生参与度:教学评价可以检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例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3.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来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4.教学资源利用度: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例如,教师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课本、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来检验教学资源利用度。

5.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教学设计的实际效果。例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邓稼先》这篇课文,是否能够认识和传承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以及是否能够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检验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邓稼先》这篇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的认识不够全面,以及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解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发现某些教学方法对学生效果不佳,如讲解、讨论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此次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需要通过改进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资源利用度、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作者简介:

罗华(1978—),女,汉族,广西柳州人,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宁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班主任导师、语文备课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