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探究

滑晶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第四小学 0112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悄然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学生主动性缺失,难以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无法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提高对项目式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切实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本文针对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项目化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1]。项目化学习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重难点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以及教材或者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深度思考,在系统化学习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对深化课程改革具有积极影响。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

将项目式学习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不仅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选择的项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几个课时完成,也可以贯穿整个学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中都能展开研究,保证项目顺利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判断学生项目完成度时,时间并不是参考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将重点转移到最终学习成果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原则之一便是持续性,利用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课后也会继续思考项目内容,在兴趣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下顺利完成项目,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2]

(二)指导性原则

小学生系统性学习数学的时间较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并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离不开教师的耐心指导。因此,教师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起到引导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控,教师要遵循指导性原则,在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及时指出错误,并以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兴趣,逐渐拓宽其解题思路,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式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的尺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能直接告知其正确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分析,让学生一直处于项目式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今后的项目式学习,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二、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探究

(一)设计项目任务,激发学习欲望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在创建学习项目时,教师应立足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情境中引入项目式学习任务,唤醒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其以饱满的状态融入课堂,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度,直击学生的心灵。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关注度,促使学生沉浸其中,进行项目探索。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播放了课前录制的一段教师到超市购物的视频,引发了学生观看的兴趣。视频中,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的商品琳琅满目,学生非常好奇老师到底购买了什么物品。很快,学生发现老师购买了一袋大米、一盒咖啡、一箱牛奶和一壶大豆油,那么,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教师并没有直接在视频中告知,而是将自己的购物票据放到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小数的关注,那么,小数应该怎样读?怎样写呢?它和整数相比,意义和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自然地引出关于小数的项目式学习,简化了学习难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入项目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3]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意愿

在确定项目主题后,项目式学习便可以步入正轨,有序推进。教师要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快速理解所学内容,进而生成强烈的自主探索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情境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生活场景或生活问题作为情境内核,以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从生活角度认识、分析和理解数学知识,顺其自然地过渡到项目学习中。

例如,“位置与方向(一)”属于几何与空间模块,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方向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而且通过前期学习,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因此,针对“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师可以融入项目式学习模式,从趣味教学视角设计“东南西北,玩转方向”的项目主题。在“东南西北,玩转方向”项目学习中,导入设计要符合项目主题,为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星期天,你准备邀请几位好朋友友来家里做客,需要向小客人介绍自己家的位置,你会如何介绍呢?”大部分学生可以准确描述出自己家所处的大致位置,但在描述过程中多运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针对此情况,教师继续作出启发性引导:“同学们,我们在描述具体位置时,除了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还可以怎样描述呢?”此时,部分学生迅速想到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思考如何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这对空间感不强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生自主尝试之后,教师总结说明:“方向辨认有一定的难度,但具备基本的方向辨认能力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技能。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展开探究学习,了解不同的辨认方向的方法,在学习与实践中‘玩转方向’”。如此一来,学生从生活问题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产生辨认方向的迫切意识,这为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选择学习资源,进行检索分析

要想保证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效性,要选择有效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如思维导图、知识清单等,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内容,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起到开阔眼界的作用;教师还要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不断交流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呈现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制作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知识清单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驱动性问题,促进课程内容的吸收消化,并详细展示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因为学习任务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点,在收集信息时会用到统计图表等工具,学生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数学思维的灵活发展。

结束语

总之,项目式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以提升学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应精心设计项目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高效探索,触及知识的内核,让学生学会学习,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多元、精彩。

参考文献:

[1]钱一仙.浅谈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2021(29):16-17.

[2]王晓辉.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10):72-74.

[3]钱丽萍.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的实践途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