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5
/ 2

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

丘金辉

惠州市惠阳区三和象岭小学 邮编,51621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多年来重视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和研究,结合实际,挖掘校本资源,创新、拓展载体,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文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为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渗透作用,营造更加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精心构思设计了“校园文化墙”,努力营造“人文校园”。开学初,学校以“学生第一”的思想为宗旨,积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面墙,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开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专栏》《消防安全教育专栏》、《禁毒教育专栏》、《三风一训专栏》、《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专栏》等栏目。实现“一草一木会说话、一墙一壁皆育人”的教育目的。“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 

比如:开辟的“中国梦”主题栏,通过主题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知道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中国梦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传承。孩子处于为日后报效祖国积蓄能量的阶段,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人公。把梦想的种子播种,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教育梦,是为孩子们做的梦,是为祖国未来做的梦,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做的梦,这是我们共同的梦。

校园文化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课间、午间,师生们每每驻足停留,是欣赏,也是学习,是展示才华,也是交流成果,是一种给予,更是一种收获。

  二、编制了校本教材, 积极培养美德少年

学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教育,打造经典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艺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完美人格,润物无声的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

二O一五年春季 ,学校按上级指导中心德育办统一部署,共同编制了德育校本教材《中华古典文摘选萃》

该教材分年段编排,共6册,内容安排循序渐进,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文化的优秀篇章。内容丰富多彩,涉猎广泛。为了方便孩子们诵读,低年级还教材还配上拼音。

  学校将每天早上到校早读前定为全校统一诵读时间,并强调诵读时要注重方式方法,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美,真正地做到享受母语。领导班子成员和语文老师轮流巡查。学校还提倡课前一诵,并利用周一升旗仪式推出优秀班级、个人诵读展示。每年利用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进行诵读展示活动,以检验诵读成果。

学校首次尝试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中华经典作品的熏陶浸润,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经典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打造书香特色校园是现今学校工作的重点,《中华古典文摘选萃》的推广,只是一个起步,今后学校会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帮助他们积淀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我们的母语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

三、慈善文化进校园,树立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慈善文化培育仁爱之心。有一位退休教师这样说过:人类永远需要助人为乐,无论国家多么富强,个人如何富裕,但人总有困难的时候。能在紧要关头,向急需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永远是每个人的期待。一九九六年,身居台湾的校友叶俊晖董事长在母校成立了张丽姬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张丽姬奖教奖学助学董事长叶俊晖说 我们成立张丽姬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目的是除了激励学生认真刻苦读书,老师尽心尽责育人外,还让越来越多的人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张丽姬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感召下,二O一一年象岭籍商界年轻成功人士钟冠斌董事长以他父亲的名义成立了钟稳浓奖教奖学助学基金会,其后,叶君集、戴启明、李胜荣、叶海彬……一个个社会成功人士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这一滚滚洪流中来。

汉森所言:真正的道德教育往往发生在道德隐匿时。

让爱和希望手拉手,让每一位获奖、受助的学生、家庭都感受到社会热心人士的温暖关怀,让人感动,让人难忘。通过两个基金会奖教、奖学、助学活动的举办,不仅鼓励师生开拓进取、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促进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尤其对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树立基本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象岭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解放以后,惠州市十分重视革命史料的搜集和革命旧址的修缮,为纪念惠阳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税务烈士,1987年惠阳县人民政府在抗日时期的原税站旧址牛郎径(今惠阳区三和街道牛郎径惠南大道旁)建立纪念碑。学校在牛郎径

税务革命烈士纪念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祭扫烈士墓、聆听烈士事迹等活动,使学生在祭扫活动中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长大后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此外,富起来的牛叶村也建了牛郎楼革命纪念馆,学校每年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徒步到牛郎楼革命纪念馆进行瞻仰、参观活动,同学们通过看陈列,听讲解,查史料,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小学生,从小要了解祖国历史,感知祖国沧桑巨变,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培养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每年十月是爱国主义教育月,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契机,广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使学生感知国情、区情、乡情,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学习同家乡的发展及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争做国家栋梁之才。

学校把税务革命烈士纪念碑、牛郎楼革命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是一项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发展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反思,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拓宽、创新德育渠道,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在感受传统的同时体会到一种向上的文化氛围,促进传统和创新的和谐统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