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3

基于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研究

朱应玉    代洪迎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261206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时代,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承担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重任。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推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教师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此,本文就对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相关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

引言:

教师数字化转型是指在信息化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从传统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变,实现从“经验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同”转变。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相关因素

(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它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职业院校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是顺应时代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推动教学改革,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实现资源共享,要通过共享平台将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四是促进校企合作,要将企业技术人才引入到学校,建立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助力企业生产发展。总之,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教学效能提升的需要

当前,“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的教师,普遍面临着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改善以及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更新等挑战。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阶段,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为适应时代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

(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倒逼”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生产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出口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随着国家政策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而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而且要通过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社会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融入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主动变革专业结构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专业数字化改造能力[1]

二、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一)部分教师不愿改变,态度消极

调查显示,在职业院校教师中,有60.7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已基本完成,没有必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这表明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意识淡薄,对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持保守态度,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有54.6%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数字技术了解很少,需要通过培训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数字化素养。此外,有21.6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很重,没有时间进行数字化转型。这些教师认为自己虽然掌握了一些数字技术技能和操作能力,但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更没有将其转化为教学优势。可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观念认识不足、操作技能薄弱、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数据意识薄弱,数据技能欠缺

职业院校教师数据意识薄弱,数据技能欠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存在认识误区,将数据技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例如,有教师认为数字化教学会降低教学质量,导致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二是对数据技能的应用存在认知误区,认为教师只是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和管理。三是对数据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提升教学质量,而不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而且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发展滞后,难以适应教师新角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前者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才,因此其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也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普通教育强调学科逻辑和理性思维,而职业教育则强调实践逻辑和感性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它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传授知识、组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教学指导

[2]。但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授课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在线教学、混合学习等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中,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较大不足。

(四)培训数据基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培训数据基座的建设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数据基座的建设是指通过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存储和管理等方式,搭建起教师培训相关业务的数据基础设施,为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关支持,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智能化服务。通过培训数据基座建设,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培训数据采集问题。由于教师培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不能充分挖掘职业院校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无法充分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二是培训数据清洗问题。传统培训往往是按流程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分类等工作,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作迫切需要通过数据基座建设,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

(五)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管理理念有待变革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管理理念与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培养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事,还需要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当前,职业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重培训形式而轻培训内容、重“技术”培训而轻“教学”培训、重教师个人发展而轻团队整体发展等现象,导致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素养普遍不高[3]。同时,受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和评价体制的影响,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在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时,主要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整体发展需求。因此,如何变革现有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管理理念和评价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相关路径研究

(一)重塑培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作为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者,培训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积极参与教师数字化转型工作。培训管理者要参与到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包括了解教师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容、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帮助教师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培训计划;指导教师进行培训资源建设,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等。培训管理者要将教师数字化转型工作与学校管理、专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教师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教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速建设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数据底座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数据无法有效集成和共享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效果的提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正在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数据底座是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国家已把“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等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领域,并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未来,国家将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以确保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数据底座的建设和应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支持作用[4]

(三)建立基于能力画像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新生态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以能力为中心,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教学能力画像。首先,通过对教师的学历、专业、年龄、教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教师的个人基本情况、成长历程和发展状况。其次,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画像。通过建立教师个人能力画像模型,掌握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及所需技能,从而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培训课程。再次,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共享。最后,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进行动态更新和补充,实现培训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建立统一的、规范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首先,是加强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课程+”资源体系,形成与国家、行业和企业相适应的资源体系。其次,是加强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应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体系。最后,是完善职业院校数字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有序共享。规范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的共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并加强职业院校数字资源应用平台建设,提高数字化资源服务能力。建设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平台。

(五)推行“赛教研改融合”,提升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增强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现有教师比赛中存在的重“赛”轻“研”、重“奖”轻“教”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的提升。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中的作用,需要采取“赛教研改融合”的方法来提升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

一是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激发教师参与数字化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对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认识[5]。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赛,将比赛与培训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赛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三是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大赛,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和交流展示平台,推动优质专业资源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生学习终端,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四是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大赛,建立“赛教融合、赛训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技术变革下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院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升信息素养,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要为教师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文化氛围,从而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吴仕韬,祁占勇.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能力的基本结构与行动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3(05):59-65.

[2]刘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精准施训的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2):7-10.

[3]郑荷芬.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转型研究[J].江苏商论,2023(04):120-122+126.

[4]王知强,张广秋.高职院校专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的研究基础、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3(03):112-119.DOI:10.16697/j.1674-5485.2023.03.012.

[5]隆平,陈利萍,陈宏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1):105-110.

作者简介:朱应玉(1967年9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工程,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单位所在省市,山东省潍坊市,邮编,261206

作者简介:代洪迎(1983年7月),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育管理,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单位所在省市,山东省潍坊市,邮编,2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