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
/ 2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甘智超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对于中小学建筑空间开始有了新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自主学习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兴趣爱好的自由发展。本文着重于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这对于建设适应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引言:

中小学建筑主要是满足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的空间以及为教师提供一个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空间。而创新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观念的新型教育理念。教育创新理念的发展过程对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明确适应我国创新教育理念下新型校园公共空间的发展方向。

1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分类

1.1学习性

公共空间校园的学习空间不仅限于教室,现如今校园的公共空间也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提供给学生各类学习用途,提高了学习空间的多样性,即启发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利用公共空间来营造适宜学习的氛围,激发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室内公共空间里设置一些尺度多样的空间、例如读书角、交流厅、展示廊等,在室外公共空间里设置各种环境幽静及生态绿化空间。不但为学生们提供舒适多样的学习环境,也能将学习与各类实践活动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休闲性

休闲性公共空间的形式变化多样,且大多自由灵活,存在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可能是一个小而精致的讨论空间,是一个变化丰富的游戏空间,又或许是一个静谧儒雅的阅读空间等等。休闲性的公共空间为学生课余各类娱乐休闲活动提供场所,让孩子们的学习及课余生活尽可能的过的丰富多彩充满趣味,使得空间充满无限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各类兴趣爱好与行为活动模式。

1.3运动性

公共运动是每个学生都需具备的一种能力与习惯,由于运动的类型较多,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学校会提供各类型的运动场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运动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相互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有助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因此,运动活动空间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行为活动模式的发展,是公共空间所需具备的重要特质。

2创新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中小学公共空间的影响

2.1开放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行为活动方式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行为不再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而是转向更加自由、开放、个性化的学习及活动状态。中小学校室内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可以促使各功能空间之间的穿透性与易达性,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行为活动创造适宜的空间环境。

2.2互动性

中小学校公共空间的互动性是为了鼓励学生直接参与或互动的学习与活动行为的空间形式,支持学生的自发性的学习与活动行为。由于儿童天生对环境具有观察与学习的欲望,因此他们对环境有具有自然鉴别能力。所以,学校的学习与活动的公共空间必须融入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发育阶段的自发性与自我引导的学习活动的空间因素与特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在同学校及周围公共空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发学生在互动性活动中学会独自思考与获得信息并提高信息知识的广泛程度,为学生创新教育打下坚固的基础。

2.3灵活性

随着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公共空间需要适应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及不同的使用群体,满足对于公共空间的各类需求。因此,学校公共空间需要具备灵活性与变通性,公共空间的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灵活的转换,以提供给各类教学模式与人群的使用,同时也能适应教育改革以及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建筑空间中可变化的墙体、可移动的家具设施,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模式下公共空间的灵活性。

3创新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3.1公共空间的舒适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对于公共空间的舒适性有了更高的需求,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心理活动出发,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设施与空间的形态及活动氛围的营造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公共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行交流行为活动。因此,在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不仅需要注重空间的功能与秩序,同时还需营造舒适的交流与活动的公共空间环境,为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与学习提供更好的空间场所。而对于学校室内的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而言,基本要求包括:足够的使用面积、合适的平面尺寸、良好的自然通风、合理的朝向以及室内声光环境等。对于学校室外公共空间而言,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取决于空间合理的尺度、适宜的设施陈设、良好的景观环境等。这些空间的组成因素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心理感受,并两者相互制约与促进,舒适的空间环境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并促进学生的行为活动的发展,而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活动的方式同样也会影响公共空间营造的基本要素。

3.2公共空间的便捷性

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的便捷性是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空间的使用频率的主要因素与前提,而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率是空间设计营造的根本目的,因此保证公共空间的便捷性是空间设计必需具备的重要环节。公共空间的便捷性是引导学生在课余有限的时间里进去空间进行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学生能够较为便利的进入并使用公共空间的时候,空间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与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行为活动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公共空间需要梳理与各功能空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与路径,保证空间最基本的交通流线的畅通,避免其他因素对公共空间进行干扰。同时还需保证与各功能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学生的视线保持良好的联通,增加公共空间的可识别性,从而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满足空间的便捷性原则。

3.3公共空间的安全性

无论对于建筑还是建筑空间的营造,安全性是建筑设计最需遵守的根本原则,也是所有建筑设计的统一出发点。因此,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主要包含建筑空间的安全性、建筑设备的安全性与学生心理的安全性三个方面。中小学公共空间设计需要保证空间的整体结构与建筑材料设施的安全性,避免空间结构与材料设施的不合理的设计给学生的行为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天性活泼好动,在空间与设施的设计中,应当减少尖角与暗角空间的出现,降低学生在行为活动中发生事故的概率,保证学生基本的行为活动安全。同时还需从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其心理基本的归属感与领域感的需求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活动的校园空间,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公共空间的安全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前提。

结语:

我国现有的大多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且空间形式独立性与封闭性较强,导致学生课余的行为活动呈被动式的趋势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对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建筑而言,公共空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教育理念的发展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为研究基础,并从公共空间的舒适性、便捷性、层次性以及安全性设计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海文.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8):890.

[2]叶鑫,徐露,龚曲艺.基于共享理念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7):95-96.

作者简介:甘智超, 1985.05.03 , 男 ,汉族 , 四川成都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中小学建筑、高校建筑、文体建筑、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等等类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