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聋校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构建研究——以汕头市聋哑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2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聋校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构建研究——以汕头市聋哑学校为例

李思慧

汕头聋哑学校 51500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其直观、生动、形象、教学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对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汕头市聋哑学校以提升工程2.0项目为契机,基于校情,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有效地培养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聋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以特殊教育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现代化,促进特殊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现代特殊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常态,也是信息时代赋予特殊教育教师的新要求。自2021年来,汕头市聋哑学校以提升工程2.0项目为契机,基于校情,构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有效地培养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分析校情,确定校本研修模式

汕头市聋哑学校创建于1959年,是粤东地区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和强调信息化教育教学,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相结合,为听障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高效的认知工具和更直观的学习环境。学校将教学班教室和功能室建造成高清互动的云录播教室,每个教室配备希沃智慧黑板和希沃交互智能平板(希沃班牌),用以满足教师日常多媒体课件播放和教学教育信息展示等需求;教室内部的智能录播系统通过智能拍摄技术,完成对课室师生图像、课件图像及语音的高清采集,并对信号进行优化处理,最后输出媒体文件,实现上课的全程录制,有利于教师进行公开课集体教学研讨交流、评课活动。针对学校约一半以上的教师年龄偏大,希沃白板等信息技术软件运用不熟练的情况,以及年轻教师手语不熟练的情况,坚持学为所用、发展为本、注重差异性的原则,采用“空中课堂+实体课堂”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

二、制定方案,助推研修稳步开展

学校每学年制定全年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目标,达成发展愿景共识,再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校本研修的主题、任务、措施及进度安排计划表。如:2021-2022学年,学校为每个教室陆续装置了希沃智慧黑板及视频展台,针对当时大部分老师对希沃白板软件了解较少、无法熟练运用希沃课件上课的情况,学校以“提高聋校教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能力”为发展目标,以“希沃白板技术支持下的聋校课堂教学实施”为研修主题,结合学校教师在提升工程2.0中选择的能力点,组织希沃公司培训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开设了“希沃白板软件的运用”、“希沃白板软件的制作”、“希沃白板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制作”、“剪映软件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制作”、“希沃白板学习与实操”、“希沃白板技术支持下微课胶囊录制、云课堂及手机投屏”、“希沃课件的动画制作路径”、“提升希沃课件的趣味性”等一系列的教育技术主题培训,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并以提交希沃课件和微课的形式对教师的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效果进行考核。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手语较为薄弱的情况,学校购置了“千博手语”软件及一体机,为每位老师购置了“国家通用手语APP”账号,并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国家通用手语APP”、“千博手语”的培训,促进教师利用信息软件进行有效、快捷地备课,使信息技术更深度地、实效地辅助聋校课堂教学。通过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全校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希沃白板上课,均学会使用希沃白板5软件制作课件及微课,均能熟练运用国家手语APP和千博手语软件备课和制作微课,为提升工程2.0的继续推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赛促研,提升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和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进程,学校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开课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熟悉使用希沃白板、粤教翔云、微课、数字化实验设备、虚拟实验系统等信息化设备,将信息技术2.0培训成果运用到备课、磨课与上课中,取得较好的成效。2023年春,借助2023年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活动,学校举办了一场教师融合创新教学能力大赛,比赛横跨了语言康复、语数英、音体美、劳动、信息技术、心理、地理等十二门学科,纵深学前康复到高中部四个学段。以活动为契机,首次投入希沃易课堂平板电脑用于教学。赛前,课题组专门围绕比赛主题组织了以“跨学科初认识、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设计要点、希沃易课堂交互智能平板的使用”为主题的三场校本培训,引领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比赛要求、认识跨学科课堂设计的关键点、掌握运用新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方法。活动共征集融合创新课例19个,其中5个课例分别获得2023年汕头市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一、二等奖,并有4个课例入围2023年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网络答辩,1个课例入围参加2023年度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拟推荐作品名单。

四、以研为桨,助推智慧教育内涵式发展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桨,推动学校智慧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养。2021年,学校成功申报了省级内涵建设示范项目《聋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项目基于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各个学科特点,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形成特教多维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极大拓宽聋生的视觉空间、想象空间等,从侧面解决聋生身上所带来的困境,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坚定“以人为本”和“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课题研究推动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自提升工程2.0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主题立项的课题研究有2个,分别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聋校信息技术课程优化研究”、“TPACK框架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师应用数字技术整合信息与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五、结语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其直观、生动、形象、教学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对补偿听障学生的听觉缺陷、解决学科上的难点和重点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特殊教育信息化实施的主力军,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影响特殊教育信息化质量的重要因素。为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聋校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路径,构建适合聋校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研修模式,给予教师长期学习与频繁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聋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花.基于2.0提升工程探索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构建研究——以吉林省延吉市中央小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6)

[2]练志坚,李晶丽.聋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0)

[3]侯雨佳,张俊芳,邓猛.近十年国际特殊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