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2
/ 3

浅析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

任佳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新东名苑幼儿园 311217

摘要:幼儿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幼儿教育关乎幼儿身心健康,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阶段思维与语言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活泼好动。教师应充分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幼儿设计区域游戏,在游戏中传授幼儿知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发挥幼儿教育的实际价值。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如果运用系统化讲解教学方式,大部分幼儿难以对知识产生兴趣。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区域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探索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创建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幼儿教育实效性,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教学分析进行探讨,以供各界同仁进行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的常规要求提供的设施配备、空间安排、活动材料等必须能够促使幼儿开展游戏、进行探索,让幼儿园的环境能够和幼儿相得益彰。我幼儿园立足于的幼儿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环境的创设,以此为基础展开多种主题活动和幼儿喜欢的趣味区角的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认识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发展水平的不同及由于不同个性而产生的不同需求。要将这些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整体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幼儿的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1区域游戏活动遵循的策略

1.1材料需要体现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

区域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的基本物质资源。幼儿在区域内的游戏活动中经过对材料的操作,从而产生良好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区域内所提供的材料的品质对幼儿的游戏效果和幼儿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材料要体现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提供的材料要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幼儿让幼儿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从兴趣点出发,创设区域游戏的主题、收集游戏材料。如:幼儿对龙卷风的形成很感兴趣,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向幼儿讲述龙卷风形成的原理。教师鼓励幼儿通过了解龙卷风的原理,自制龙卷风投放在科学区。幼儿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自制龙卷风需要的材料之后。更好中他们就开始寻找作为实验材料的废旧物品,让龙卷风的游戏得以开展。这是幼儿自主进行发挥的过程。

1.2让游戏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废物利用、家园合作。有很有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制作了很多美观的高结构材料,很多时候这些材料只能引起幼儿很短时间的兴趣,新鲜感一过,幼儿对这些高结构材料就失去了兴趣。高结构的材料虽然很美观,但是玩法很单一,无法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其实在生活中,一些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反而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牙膏皮,购物的废纸盒、矿泉水旧瓶子、可乐的瓶子都可以。幼儿之所以会对生活中的这些材料感兴趣,是因为这些废旧材料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会受材料的限制,会有所多奇思妙想。对于这些材料,教师要在区域内最大限度的投放,既可以充分利用,也可以在加工或充足后进行利用。如:在的建构区内,教师可以投放一些纸盒、牙膏盒等,作为建构辅助材料。在的科学区,则可以投放一些矿泉水瓶,用来做“自制龙卷风”实验。

1.3区域材料要根据幼儿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更新

因为幼儿不是一成不变,因此,了解幼儿的需要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将游戏的材料持续进行增补。从而让幼儿的区域活动开展的需求能够被充分满足。教师要不断的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幼儿在不断发展中的需要。以确保每个游戏区域的能够让幼儿的需要被满足,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幼儿的游戏持续的情况怎么样。教师根据观察,进行思考和分析:各个区域的游戏材料需要做哪些调整或者更新才能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目标来投放材料,通过观察进行思考分析,教师对材料进行调整更新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有操作的意愿,通过调整更新材料满足幼儿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的益智区本来投放的是“5的分合”材料,教师在观察后发现幼儿对“5的分合”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时兴致不高。针对这点,教师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更新游戏材料将“5的分合”改为“7的分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材料的更新,幼儿对游戏感兴趣了、操作探索的欲望也更强了。

2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常见问题

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幼儿园普遍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从理论层面来说,老师都知道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从实践层面来说,老师对如何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还比较迷茫,有时为环境创设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却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对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环境的现场察看,发现一些比较常见的共性问题。

2.1区域空间布置不合理

有的老师在墙面挂上"建构区""表演区"这样的游戏区域牌,但是环境里除了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游戏区形同虚设。有的班级开展幼儿游戏的时候,把桌子搬进区角,集体教学时,又把桌子搬回来,每天频繁搬动桌椅,给游戏活动增加了许多不方便。也有的班级在规划游戏空间时比较随意,缺乏深度思考。比如:看到走廊有空地,就布置成建构区,走廊是班级的交通要道,孩子在建构游戏中会不断受到干扰;把角色区和阅读区放在一起,动静交织,彼此影响;把图书架摆放在光线阴暗的楼梯间,阅读区环境不够温馨、明亮、安静,不适宜幼儿读书。

2.2不适宜

游戏区域的是教师创设环境的重点工作,实践中老师对游戏材料缺乏研究,存在不适宜的现象。例如:在不同的年级,我们都能看到教师辛辛苦苦手工制作的、十分逼真的游戏材料,早点铺里有"饺子""馄饨",烧烤店里有"蔬菜""海鲜"等各种好看的烤串,蛋糕店里有"单层""双层"各种不同口味的精美蛋糕。然而这些材料一旦被老师制作出来,就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高结构的游戏材料,留给幼儿可以发挥与创新的空间十分有限。还有的幼儿园把投放游戏材料的工作放在学期初一次性完成,后续并没有根据幼儿的游戏实际对材料进行增减与调整。游戏材料的种类、数量等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掌握,适宜提供。

2.3目标设置不均衡

有时幼儿园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特色,会重点打造某一种游戏区域,忽略其他游戏区域的创设。如有的幼儿园以科学教育为特色,走进幼儿园,可以看见很多科学游戏区,教室里的科学探索材料也很丰富,但是没有表演区,没有角色游戏区。有的幼儿园打造绘本特色,特别重视阅读区的建设,班级绘本表演区材料丰富,但是没有建构区、科探区,这样造成幼儿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与发展比较突出,不能实现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的均衡发展。

2.4游戏指导不到位

教师是幼儿游戏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对幼儿游戏的进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有些教师不相信幼儿天生会玩,游戏中对幼儿的限制比较多,总是"教"幼儿怎么玩,不停"指导"幼儿游戏,打扰和阻碍了幼儿游戏的自然发展,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游戏的水平有待提升。针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出现的这些常见问题,我们开展了以"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创设"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聚焦教师在游戏实践中的真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3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

3.1增加趣味,激发热情

幼儿对于关注事物的基础就是有趣。如果有趣,再难的游戏幼儿也会有兴趣,也能激发出他们对游戏的热情。如果无趣,再重要的游戏,幼儿也会不感兴趣,不会关注。所以在设定室内区域游戏的时候,要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幼儿自主的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激发他们对游戏和学习的热情。之前的教育,教师更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这样就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无法投入到游戏中,为了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关注,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趣味性,如果在游戏中增加竞赛趣味性,那么幼儿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容易就投入到游戏中。例如,“传话游戏”,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将想好的一句话耳语传给小组的第一个幼儿,可以是中文,也可以是英文。然后依次往后传,到达最后一个幼儿,然后说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最后比较哪组幼儿说的正确,如果都正确的话,可以比较时间长短,选出第一、二、三名,进行奖励。这个游戏本身就带有趣味性。因为在传递的过程中,幼儿们听到的句子是五花八门的。此种游戏不仅能带动气氛,而且很欢乐,让每个幼儿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并且这种游戏不需要复杂的道具,也不需要宽阔的场地,在室内就可以完成。对于幼儿来说,有趣是玩游戏的根本,也是激发他们热情的根本。而吸引他们关注才是玩游戏和学习的关键。因此在室内区域游戏设置的时候,要增加趣味,激发幼儿的热情,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2.2开放材料,促进发展

幼儿室内区域游戏的前提就是材料的投入,这直接影响了游戏的质量和幼儿在游戏中的动手能力和只是积累。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要科学投入开放性的材料,能根据幼儿的成长阶段、兴趣点、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来设置。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投放不同性质的材料,不同的性格也要按照性格特点投放材料。这样才能为开展高质量的室内区域活动奠定基础。在材料的选择上,最好能选择开放性材料,从幼儿的多个方面考虑,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例如,1.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安排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投放折纸、剪纸、泥塑类的工具。这类工具也需要分类放置,折纸类和剪纸类放置在一起,最好放入到盒中,以便幼儿们拿取方便。泥塑类的工具,相同颜色的放在一起,以便幼儿能很好的区分颜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放置一些废旧材料,用来满足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幼儿废物再利用,杜绝浪费的良好品质。2.语言天赋强的幼儿可以安排在阅读区,这个区域可以放置一些书籍,故事类、科学教育类、心理健康类、常识类、民谣歌谣类。但是要注意一点的是,无论哪种书籍,都应该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因为幼儿园时期的幼儿,识字量往往有限,只有五颜六色的图画才能吸引他们。

开放性材料的设置需要教师在平时和幼儿们相处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在哪方面比较擅长,并且针对擅长的方面进行延伸和培养,并且在不擅长的方面加以引导,让幼儿在室内区域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3.3作为伙伴,参与其中

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主要对象就是幼儿,而教师往往作为指导者置身事外,这样教师对于幼儿的感觉就是高高在上的,是有隔阂的。而教师也无法感知到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当中,并且是作为伙伴参与其中,这样教师和幼儿的身份就是平等,不仅能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也能真切的感受到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和幼儿参与游戏的感受。对以后设置游戏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教师参与其中,幼儿会更轻松更快乐的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动物蹲”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先制作几个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卡片,给每个幼儿分一张,举在胸前,每个幼儿代表一种动物。然后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抽两名队员,进行游戏,教师也参与其中,代表一个动物,随机组在一个队伍中。由教师随机喊出某种动物蹲,代表这个动物的幼儿要做到边蹲边说出“XX蹲XX蹲,XX蹲完XX蹲”,然后喊出的动物名称,代表这个动物的幼儿继续蹲,蹲错的即被淘汰,由同组的队员顶上,最后看哪队的人员剩的多,即获得胜利。

这个游戏不仅教师参与其中,并且教师的身份和幼儿是一样的,都代表了一种动物,很自然的和幼儿玩在一起,不仅控制了整个游戏的节奏,也带动了气氛。一举两得。在之前的传统教育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的是组织者和控场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发布指令,或者在场面失控的时候维持秩序。教师在这种身份下,幼儿是不能打开心扉真正的融入到游戏中。只有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实实在在的作为游戏中的一员,才能真正的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3.4构建劳动区域,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是大部分幼儿喜欢的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有些游戏幼儿并不感兴趣,如果要求幼儿强制参加反而引起幼儿的反感,甚至会导致幼儿对游戏丧失兴趣,为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幼儿构建适合的区域游戏环境,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升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区域游戏中。信息技术是当前盛行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可视、便捷等特点,能够将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具象化呈现。幼儿教师可以在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环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中,游戏的同时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区设置劳动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幼儿独立性。为了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教师构建生活情境,将劳动区域布置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装饰品,在区域中摆放了幼儿喜欢的玩偶、妈妈喜欢的盆栽及爸爸喜欢的书籍,在情境中爸爸和妈妈工作一天十分辛苦,没有精力收拾家务了,教师向幼儿提问:“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学习勤劳的小蜜蜂,一起打扫卫生好吗?”,有些幼儿主动进行倒垃圾、整理书籍与玩偶、灌溉植物,教师在幼儿劳动中指导幼儿有效劳动的技巧,在劳动区域中提升幼儿的责任感,引导幼儿制动劳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劳动技巧,提升幼儿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中运用室内区域游戏开展教学,教师应明确区域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为幼儿构建不同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区域游戏中,保证区域游戏学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索,保证游戏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引诱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掌握劳动能力,树立环保意识,收获生活知识,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永霞,田雯雯.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以A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

[2]黄双雷.追随幼儿发展的课程:以中班快递站游戏为例[J].幼儿教育,2017(31).

[3]郑桂美.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1):179-181.

[4]高小芳.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J].智力,2022(09):166-168.

[5]钱亚萍.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J].小学时代,2020(01):96-97.

[6]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5(003):40-41.

[7]李培.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4):1.

[8]赵静.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智慧,2019(29):2.

[9]陈慧英.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