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何东昇

平昌县雷山小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好好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民,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儿童开拓视野、训练思维、培养品质、激发创造力的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学好功课保证,阅读力的高低决定学习力的高低,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现代脑科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显示,6—12岁是人的左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孩子的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处于平衡发展的状态,是儿童阅读的关键期。在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儿童出现对知识的渴求,对外界充满好奇心,需要阅读不同的书籍去“填饱”知识的空缺,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而一旦错过了儿童需求阅读的关键期,精神上需求就比较难以弥补。有专家指出6-12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不需要给孩子上很多辅导班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花更多时间培养孩子各方面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自律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会伴随孩子终身,成为孩子最有利的竞争武器。

但是,调查发现不少小学生存在阅读总量偏少、阅读习惯欠佳、阅读思考不深等问题,没有养成爱读书、会用眼、善思考、勤动笔、活运用五种良好阅读习惯,而习惯养成养成需要学生自身长期训练,需要家庭有效配合,更需要教师正确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训练尤为重要。为此,下面从语文教师角度谈谈个人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上的思考和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 的兴趣",这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阅读成为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主动的、抱有极大热情去做的事情,阅读的活力则是连绵不断的,兴趣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1.创设情境化课堂。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创设阅读情境,注重将阅读内容与生活背景、知识内涵相联系。让学生自上分享读书心得体会,使学生真的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以此诱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打造书香化校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让阅读成为个人习惯。例如: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小书柜,张贴读书标语,精心布置班级文化;分班开展 “课前阅读分享5分钟” “每天阅读节课”“一周故事会”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评选出“阅读之星”“好书推广人”等称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在校内举办“阳光阅读” “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建议教师利用好每天课后服务一节阅读时间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师生共读。在家庭中家长在空闲时间内要以陪伴孩子读书代替玩手机、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亲子齐读。

(二)加强科学指导

1.遴选适宜读物。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与五六年级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所处的水平是不同的。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处前运算阶段,通过直观的观察与感受认识周围的事物,习得的汉字较少,绘本、书中较多插画、色彩更丰富的阅读材料更能够引起阅读兴趣。而中、高年级进入具体运算或形式运算阶段,摆脱了自我中心,思维已经具有可逆性和逻辑性,可以思考抽象的事物,因此可以阅读科普类、数学思想等图书,拓展思维,丰富自己。

2.预设阅读目标

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布置预习时每次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预习提纲可设计文中的字、词、修辞等基础知识,可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从结构层次到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的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字词等知识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再如,要培养学会做预习笔记的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下节课老师要讲的问题有哪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重点问题,有哪些疑难问题等。学生明确了预习时记什么,那么在阅读课文时就会有的放矢,久而久之,

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养成“动笔”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人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

(1)关键性字、词;(2)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3)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作批注,如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白处或异议处。也可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作批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人。

阅读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预设阅读目标。在指导小学生阅读中,良好的阅读方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用。读书的时候预设阅读目标,遇到喜欢的段落要做好标记,摘抄,写下感悟,真正地读懂一本书,能从中受益,是阅读的最终目的。

(三)坚持长期训练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学生长期坚持训练,更需要教师坚持长期训练。

(四)注重激励评价

应用激励评价方法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我们把激励评价方法运用于养成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以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把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系统的、全面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学生要把阅读当作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跳板,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要在培养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在养成阅读习惯上花力气,爱读书、会用眼、善思考、勤动笔、活运用,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阅读成为个人习惯,让读书成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