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河南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后疫情时代河南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田婷婷 李凯琳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6)

要: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河南应急外语服务的现状及不足,探索提升河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语言服务的路径,探寻基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外语应急语言服务对策建议,构建完善的河南外语应急服务体系。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应急外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1. 研究背景

随着冠肺炎疫情爆发,应急外语服务这一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作为重要的沟通工具,语言“传译”为世界各国通力合作防控疫情搭建桥梁,这也是应对这一国际突发大规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应急语言服务”成为语言学界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应急语言服务”不仅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传播途径,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伟大成就,也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后疫情时代河南应急外语服务的现状及不足,探索提升河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语言服务的路径,探寻建设外语应急服务难题的解决方案。

  1. 后疫情时代河南语言服务的需求

语言服务旨在服务于社会需求,疫情突发后,从全国援鄂、方言手册、语言应急服务团、再到国内外各种疫情资讯报道、国际舆情监控与技术文件翻译等,无不彰显语言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当前国内语言服务缺乏高效、统一、准确和透明的标准。

在河南各大高校里,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后疫情时代,语言服务行业需要给予重新定位。外语教育,尤其是翻译专业的定位以及改革需要重新审视,从“危机”中找“机遇”,以期让外语应急语言服务能服务于国家需求、地区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

  1. 基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外语应急语言服务对策建议

3.1 提升应急外语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路径。

(1)应急外语服务需要加强机制化建设。

机制化建设包括建立外语服务迅速响应机制、建立应急外语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作用以及提升国民语言能力等。

(2)应急外语服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① 加强应急外语服务的学科建设。为适应当前重大突发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涉及的知识需求,应急外语服务的学科建设需要重视多学科知识交叉,不能仅依靠单纯的外语专业支撑;

② 改革应急外语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侧重外语能力培养向“外语+专业”和“专业+外语”双轨模式转变,在课程设置中提升应急管理知识相关课程所占比重,促进人才培养中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深度复合;

③ 完善应急外语服务的教学资源储备。规范应急外语服务术语、编纂应急外语服务教材、丰富应急外语服务语料库、建立应急外语服务仿真实验室,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储备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3)应急外语服务需要加强智库建设。

国家和地方应加强应急外语服务智库建设,成立以应急外语服务为主要研究特色的新型智库,研究有关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关外语服务的重大课题,积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应急外服务能力建设。

3.2建立和完善国家应急外语服务体系的策略。

(1) 建立专业的译员队伍。

译员在提升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力量。应急管理部中可以建立专门负责应急语言服务的部门,设立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应急语言服务工作,组织专、兼职译员队伍。

(2)重视应急外语服务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应急外语服务中,人才是关键。首先,应急外语服务人才的储备要有一定的数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才能保证有人才的选择和调配的余地。其次,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应急外语服务人才。

(3)推动应急外语服务的研究工作。

可以设立应急语言研究的相关课题指南和经费资助,鼓励广大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研究生参与课题申报。各类语言研究机构都可以开展应急语言服务研究,针对每次突发灾害和事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

(4)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外语资源库。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外语资源库,能够为突发事件应急提供强有力的外语数据支撑,解决应急救灾过程中的语言沟通问题。外语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包括各专业应急术语、应急录音文本、已往的典型参考译文等等。

(5)开辟多元化的应急外语服务体系。

增强语音科技、机器翻译、即时通信等各类科学技术在应急公共事件中的应用,加快建设突发灾害和事件语言应急的技术支撑。未来,通过翻译机器开展或者辅助开展应急语言服务有着广阔的前景。

3.3应急外语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

(1)外语专业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外语类大学和院、系应根据应急语言服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开设以下课程:如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应急语言服务翻译、应急语言大数据分析、应急口译、应急笔译、应急术语管理、应急语言技术、国内外安全管理标准、疫区防护与救护等。

(2)外语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首先,外语院校可将应急外语志愿服务设置为实践类课程,纳入学分体系,培养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

其次,外语院校可根据语种对志愿服务队伍进行分组演练,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根据需求提供志愿服务;

外语院校可邀请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实务人员定期对志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拓展志愿者的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志愿者的应急外语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发挥社会应急语言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J].王辉.语言战略研究. 2020(02).

[2]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J]. 滕延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1).

[3]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实践及建议[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5(04).

[4] 突发公共事件中民族地区的语言应急与公共服务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42(01).

作者简介:

田婷婷 (1991.11-),女,汉族,河南省郑州人 (郑州市惠济区郑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凯琳 (1992.06-),女,壮族,河南省郑州人(郑州市惠济区郑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讲师,商务英语)